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王蘭亭太極拳的「殺心」和「愛心」


宗長自幼習武,後來也見過很多外門的武術,但是一直認為師門的王蘭亭太極拳才是最狠毒的。

吳錦園大師教導宗長的劍術,一出手就是要削斷對方的手筋;吳錦園大師教宗長槍法時,第一個說明的要點就是槍前的紅纓叫血擋,是要讓對方的血順著血擋的紅纓流下,才不會讓血順著槍桿流下而弄濕了手,造成手拿不住槍的危險;吳錦園大師教脫身換影術時,教我的是如何明確地攻擊對方的眼睛、下隂、肘骨、咽喉、後腦......這些要害;吳錦園大師這些教導都和流血殺戮有關。

所以宗長年輕時練王蘭亭太極拳,完全沒有比武競技的想法,只有殺死對方的想法,我們的王蘭亭太極拳,出手就希望能致對方於死地,完全不是什麼王道拳。

很多武友來訪,看了我演示小部份的太極拳技法,就覺得我足以比擬武俠小說中的「東邪黃藥師」,應該是他們感覺到,宗長的武術帶有強烈殺人意圖的「邪味」。

我這些年增長了見聞,看到了俄羅斯的桑博武術、以色列的軍事武術,以及其他各種強調軍隊擊殺的軍事武術,我看到他們示範這樣殺人,完全不覺得有什麼稀奇,我們的王蘭亭太極拳,一直都是以這樣的態度用技的。

吳錦園大師教導宗長,平日要真心作個正人君子,但是一旦進入武術世界,就要忽然像一個殺手。吳錦園大師和我講了很多他在大陸和台灣和人比武打鬥,甚至許多 幾近致人於死的經驗,給我作心理建設;他強調的是在面對對手時,要瞬間確定如何殺死對方,即使是試技也是一樣,絲毫不能有玩樂之心,所以王蘭亭太極拳連試 技也不能打輕拳,這是絕對不得違背的教導。

「王蘭亭太極拳打鬥時要快速、要狠毒、要準確!要能剎那間殺死對方!」這是吳錦園大師教王蘭亭太極拳的指導,在台灣聽慣太極拳是王道拳這種論調的人,對這種太極拳思想,可能會瞪目結舌。

所以我平日悠游詩書畫的生活狀態,和我進入武術狀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從前有位同事退休後閒聊,發現我是練武的人,他談到當年我在學校上班時,有同事和我 生口角爭執,實在是陷入險境而不自知;確實沒錯,當時面對這些人,我事實上已經決定要如何致他於死地了,只是最後沒有到達需要用武的時候罷了。

我說這些事,並不是要鼓勵大家好勇鬥狠,或者故意不控制自己的脾氣,或故意讓自己的 EQ失控,而闖下無法收拾的大禍;我們止戈為武或正戈為武,都是來解決武鬥災禍的,並不是要製造武鬥災禍的;「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動武」仍然是最高的 準則,武術不一定真的要用,但一定要備。

我說這些事,不在於鼓勵暴力鬥狠,而是在說明武術的本質,就是老子所說「以畸用兵」的「奇邪戰鬥」,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會把武術當成「學術」或「嬉樂」;如此就永遠不能練出武術的最高境界。

練武術如果只有強烈的「愛心」,卻沒有強烈的「殺心」,包括沒有忽然強烈致對方於死地的心,也沒有小心防範自己忽然被擊殺的心,再好的技術都練不上去,這是有心於武術的人,必須絕對切記的。

很多人練太極拳帶著嬉鬧的心,平時玩玩拳或推推手,贏了兩個競賽,甚至拿個武術博士,就以為自己的功夫不得了了,他沒有想到武術其實是是在所有規則之外的 殺戮,當規則被推翻時,武術就只剩下「殺戮」兩個字,誰平日為這「殺戮」兩個字,努力作好準備,誰才會是真正的勝利者,而勝利則是武術無可取代的事。

我們宗岳門的門內師兄,由於學歷和社會地位都很高,人品修養也都很好,個個都是謙謙君子;幾年來跟隨在宗長身邊習武,技術己經逐漸完備圓融,宗長最擔心的 就是心地良善的師兄們,會一直把武術當成學術來研究,或者頂多玩玩推手,沒有辦法真正落實武術的「殺戮」本質,如此技術就會永遠達不到最高境界。

因此師兄們要記得:「強烈的『愛心』是將奇邪的武術轉化為正直良善的唯一道路,但是強烈的『殺心』卻是武術練到最高境界的唯一道路。」你要成為具有強大武備的王道主義者。你平日必須作個良善正直的人,但一旦進入武術狀態,無論是平日練習、競技甚至實戰,你都必須有剎那間殺死對方的強烈企圖,也同時要防備對 方會這麼對待你。

唯有如此,你在宗岳門學習的所有技術,才能在你的身體中真正動起來,否則你和你的技術,會永遠隔上一層無法穿透的紗,即使你練完所有的頂尖技術,也永遠無法練成真正的太極拳。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太極拳的制法和角力技術(宗長文章)

太極拳的制法和角力技術
當宗岳門首先公開內家太極拳的摔技用法時,被一些不明者,譏諷為日本合氣道,甚至是練得不好的合氣道。直到其中國他和宗岳門用法近似的內家摔技逐漸被世人認識,宗岳門的摔技才獲得應有的認同。
但是經過這樣的事件,我們對於太極拳用法的公開,甚至太極拳各種用法的說明,仍然保持著強烈審慎的戒心,以免在弘揚武學的過程中,招來不必要的口水攻擊。
由於宗岳門對內家拳和太極拳的看法和用法,與現階段各門各派的看法和用法,有著過多的歧異,甚至與一般人的見聞完全不同,使得我們在弘揚太極拳的過程中,總必須欲言又止 ,並且必須承擔著來自於各方的抗拒壓力。
今天我們談太極拳的「角力」技術,相信很多頑守門派法度的「守法」者會說:「有沒有搞錯啊,太極拳也有角力?」當然,如果大家對 太極拳僅能限於當前流行的主打和主推兩派,又視「角力、角觝、相撲、摔跤、摔角」這些名詞,具有不容太極拳侵犯的護衛心理,那麼我們就只好避開「角力、角觝、摔角」這些被把持的名詞,而改用王宗岳太極拳本有的「制」來談論和「角力、角觝、摔角」的相類似技術。
太極祖師王宗岳先生在《太極拳論》中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在這句話中,王祖師突顯了太極拳極為重要的太極拳「制」的觀念。
所謂的「制」就是「制服、控制、擒制、壓制、制打、制踢」,而這樣的「制」的技術,事實上即是「角力、角觝、相撲、摔跤、摔角」所用的壓制技術之一。如果大家不會太健忘的話,當前太極拳的推手比賽,事實上也是「角力、角觝、摔角」的一種,只是因為規則的限制,過度強調推的功用,因此不足以展現太極拳更優異的「制服、控制、擒制、壓制、制打」技術,因此當前太極拳的推手比賽,不能完全代表太極拳在「制服、控制、擒制、壓制、制打、制踢」的真正能力。
當然在談論太極拳的「制服、控制、擒制、壓制、制打、制踢」技術之前,我們要再次特別強調的是,太極拳是一種「摔打擒化踢」的全面混合技術,因此任何以單一技術去代表太極拳,都是片面不完全的。因此主推、主擒、主打、主化、主踢的任何一個單項主張,都是片面的局部的,不能代表圓全的太極拳戰技。
也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太極拳的「制服、控制、擒制、壓制、制打、制踢」技術時,我們必須特別強調太極拳近似於「角力、角觝、相撲、摔跤、摔角」的技法運用,是太極拳的混合技術的一個局部,而不是太極拳的全部。圓全的太極拳仍然是以混合技術為用的,不能用局部技術來代表,基於這個理由,我們也很難認同太極拳競技採取局部技術比賽,來代表太極拳的全部功力,就連完全使用壓制法也是一樣,絕不能代表全部的太極拳技術。
王宗岳太極拳,由於善於以大鬆大柔引進落空,加上精於《十三勢》的方位技術,所以在沾粘連隨的「壓制」技術上,有著極為獨特的學理和運用技巧,所以能夠很輕易地施展對敵人的「壓制」技術 ,進而使用「制服、控制、擒制、制打、制踢」的技術。
太極拳的壓制技術,如果不進行制後踢打,而將敵人壓制在地面上,就外形來看就會覺得與「角力、角觝、摔角」的技術頗有類似之處。
傳統內家武術,講究腕關、肘關、肩關的三關攻防,三關攻防因為與敵人的距離不同,使得同一個攻擊和防守動作,出現了三種不同的運用技巧。這個道理很簡單,當敵人位於你的腕關處,或你的肘關處,或貼身進入肩關處時,即使是同型的摔技,其手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像這樣三關的攻防技術,是讓同一勢架形成三種或多種攻防的形態。如果以技術來說,在攻至腕關時可能會用快速打擊較多;在攻至肘關時,就會用一般擒手的摔技;在攻至肩關時,由於距離極短,無法進行打擊和擒摔,便會施展像鎖頸、鎖肩、鎖肘、鎖腰、鎖腿這類較貼身的技術。
過去像這樣的三關攻防技術,在過去的傳統武術中門派中,大多是密而不宣,也有些是從來都不知道,並不是傳統武術中沒有這些技術。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傳統武術的壓制技術中,類似巴西柔術那樣,整個人倒在地上的壓制技術,是極少聽聞的,而以立姿或蹲姿或單腳跪姿的方式壓制技術,則是極為普遍常見的。
我總以為過去傳統武術所注重的東西,現在多半已經不再受重視了。因此傳統武術事實上有逐漸受到流行潮流影響而改變,終至變質或失傳,以至於後來的人不再見到傳統的用法的現象。
譬如過去家師教授武學時,極注重引進落空的「缷法、化法」,在我的印象中家師親自花在我身上最多的就是「缷法、化法」的技術練習,其次才是其他的各種技法。身為弟子必須徹底精研「缷法、化法」, 在餵勁時,是絕不能夠被老師輕易發出去的,被師父隨便發出去是絕對要挨師父責罵「缷法、化法」不夠精熟的。
但是現在教授內家拳的師父 們,因為受到流行潮流的影響方向大變,極注重推人的距離,並且以弟子被他推得遠遠的作為宣傳的重點,所以經常不停地讓弟子們練習被自己發出去的動作,以將弟子發出發遠作賣點,並且到處表演。像這樣的教學轉變,是過去在師門學習時,完全不敢想像的。
像這樣的轉變,對於傳統武術是好是壞,很難有個定論,但是武術教學重點受流行潮流影響而轉變,以至於後人不再見到傳統的用法,是明顯可見的。
譬如過去家師私下教我練拳之前,一定會先陪我用前蹬腳往返溜腿,但是這種前蹬腳的方法看起來和跆拳的前踢身形完全不同。家師逝世後,我曾在一個私下場合示範這樣的前蹬腳,被一位學跆拳的同門譏笑我動作極醜陋,令我幾乎無地自容。
十幾年後我才在泰拳的影片中見到泰拳的前踢,雖然用力強度有別,形態倒有幾分神似,我才知道原來 家師所教的前蹬腳並不是不能用的,也沒有練錯,而是有人根據跆拳的前踢法,更改了師傳的前蹬腳動作,並且以跆拳為是,而以師傳的為非。
傳統武術被流行潮流改變的情況就像這樣,不知不覺連技法和用法都改了,讓後人再也見不到過去的盛景,也無法想像傳統武術所流傳的威力是如何達成的,因而誤以為古人的高強功力,全是由於下苦功所致。
事實上我們現在見到的太極拳用法,其實都是極少數有名門派武師的偏長用法,蔚為風潮後所形成的,絕不是太極拳的真正用法。也由於偏長技法被過度的包裝和誇大,甚至造出不接觸而能將人推出的的凌空勁之類的騙術來蒙騙學習者,以致於後來的人對這樣簡陋的用法,根本不敢有所質疑,也不敢有所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太極拳,越來越不能打原因。
其實太極拳四斜角所形成的纏法,在深入肩關而運用時,就與一般的角力用法近似,這種技術能夠適應高站和下蹲的角力競技,可以輕易地壓制纏繞鎖住對手的勁部、肩關節、肘關節、腰、腿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壓制的地方;太極拳能夠鎖頸、鎖肩、鎖肘、鎖腰、鎖腿,能夠用快摔將敵人摔倒,也能夠利用鎖法將敵人完全壓制在地上。
像這樣的太極拳纏法壓制,是大鬆大柔,引進落空,以及《十三勢》方位技術的運用,其細膩之處,和一般的摔跤技術有極大的不同,如果沒有深入研究,是難以看出其精妙處的差異,更無法看出太極拳的優異之處。
太極拳的制法是內家的,是大鬆大柔的,是藉著聽勁而達成的,因此在技術上有其獨特而與眾不同的風格。
太極拳的制法,是十三勢身手步一體,五弓並用的。除了身形步法之外,更注意手法的並用。在手弓方面非常注意扣式弓和托式弓所形成的各種纏法技術。為了利於壓制的變化和快速打擊,一般而言,太極拳極少用力抓握對手,因此在掌法上,制打時多用腕關節制,制擒時多用虎口制,貼身時則善於運用掌刀制,如果只是敷鎖,則大多數只在掌心和五指根部之間進行。
太極拳制法的掌法變化,是因後手是摔、是打、是敷的不同而變的。也有因三關的攻守位置而變的,譬如貼身格鬥,由於幾乎沒有距離,因此難以運用腕關節、虎口、指根來壓制,此時就會使用掌刀來進行各種前後的壓制。
而太極拳的壓制,其力量來源和壓倒技術就是方位。太極是方位拳,如果方位不對,力量出不來,會被反壓制;如果壓倒的方位不對,就不能不用力壓倒對方,而必須使用蠻力才能壓倒,甚至連用蠻力也壓不倒。方位是太極拳打擊和壓制技術中的神髓,也是王宗岳太極拳特有的技術,這種方位技術,是其他太極拳沒有的,打擊和壓制時方位必須絲毫不差才能階級神明。
雙方近距離貼身,如果你忽然施猛力壓制對方的肘或腰,試圖制住或摔倒對方,沒想到對方的肘腰竟然剎那間不見,令你有落空摸不到而且被吸進去的感覺,並且他被你壓肘的那隻手,竟然不知不覺、無聲無息地從你的正前方向後,纏上並且勒住鎖死你的勁椎,還補上一腳用膝踢踢擊你的頭面,再將你整個壓倒在地上。像這樣的對手,所施展的技術,就是太極拳近似於角力的壓制技術之一。
而這樣的技術,如果從形態上去看,只不過是太極拳雲手變化而已,只是在雲手的變動過程中,多加了起鑽落翻、沾粘連隨、引進落空的技術罷了。太極拳所有的勢架,都可以像雲手這樣進行各種形態的壓制攻擊,所以說,太極拳的勢架,是可以施展角力技術的,不能用,不會用,是因為身法、手法和步法的動作不精確所致,並不是太極拳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