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太極拳走粘是真正弱者的武術(宗長文章)

太極拳走粘是真正弱者的武術
很多武術一開始便設想自己會是一個強者,強調可以練成「以力打力、一擊必殺」的剛勁。太極祖師王宗岳的太極拳,卻要我們把自己設想成動作柔緩的耄耋老人,把自己當成無力可用,把自己當成即使有力,力氣也比不上別人的弱者,然後再以一個真正弱者的身分,去學習並且運用太極拳以靜制動、以弱勝強,以柔制剛之道。
王宗岳太極拳一開始學習,要先練習「走、粘」,而不先練習「發勁、打」《王宗岳.太極拳論》說:「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又說:「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走、粘」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根基。
太極拳是真正弱者成為英雄的武術,太極拳一開始便設想自己是弱者,設想人家的力量一定比自己大,人家的動作一定比自己直截了當而快,所當人家的大力來時,我就必須要「走」;當人家的大力走時,我仍 要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頭著他,深怕一不注意,他的力量又回來了,一直粘到對方失去了方向,才制住他。
王宗岳太極拳的「走、粘」技術,是自雙方在第一擊接觸的剎那間,無論是在我方成功地「軟接觸」,或是在我方格擋或受擊的「硬接觸」狀態下,隨即鬆開全身,以極鬆極柔的體勢,以身手步貼近對方身體,在以手為主導的各個沾粘處,完全不用力,也不受力地順勢聽取對方勁力的動向,再利用一種不用力、不受力、非常柔緩,極為安靜,而且八面流動的十三勢方位技術演化而成的「身法、手法、腿步法」,進行不用力、不受力的吞縮之「走」,及吐展之「粘」,趁敵力進逼落空,或退守敗形的瞬間,藉著斜角轉換,平行疊臂的技術,以百分之百的結構正力,向對方勁力的側面或勁源根部,進行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以及各種曲折螺旋形態方位的壓制,藉此破壞對方勁源,使對方無法繼續施力、無法繼續施技,進而從對方破綻處,加以手足攻擊的技術。
太極拳「走」的時候,要走到無聲無息,不能用絲毫力量「反抗」,以免讓對方查覺;「粘」的時候,更要粘到無聲無息,不能有絲毫「丟開、脫離」,或用力量「頂到對方」,所以太極拳在進行粘身纏鬥過程的動作和速度,極為柔緩安靜,是和打大鬆大柔拳架的動作和速度完全一樣的,並沒有絲毫差異,這就是內家的「以柔制剛、以靜制動」。
「走時不抗,粘時不頂、走粘要不離不即」太極拳是一個真正弱者的纏功,世界上所有強的人、有力量的人最怕的就是被弱的人纏住。你纏住他,他就討厭你,他來你走,他走你又纏上去,像粘膠一樣,甩也甩不開,所以他會非常討厭你。
因為強的人、有力量的人,都是直來直往的,他不喜歡拐彎抹角,這是他的優點,也正是他的弱點。直來直往的力量優點是夠快、夠猛、夠狠,缺點是不知變通。
直來直往的力量,是最有規律的,你只要熟悉並且學會順勢避開他直來直往的力量,而行行側面壓制,這個力量就不再那麼可怕了。
從消極面來看,王宗岳太極拳的「走」是缷化掉別人的力量,「粘」是追蹤監視別人的力量;但是太極拳的「走」和「粘」,如果從積極面來看,「走」是彈性地展開網子,「粘」是彈性地收束網子。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走」和「粘」兩者的功用,加起來就是一張有靭性的網子,人一旦被這網子網住,就施不出力量了。像獵物受制於網子一樣,當被獵者的手很有力量的推出來,這個網子的網繩,就順勢有彈性地展開,讓被獵者在範圍內掙扎,當被獵者的手收回去了,這網子就順勢有彈性地緊縮,把被獵者的手鎮壓住,最後收網時,被獵者手上的力量就出不來了。
太極拳一「走」一「粘」積極地看,就是網子的一伸一縮,「走」就是伸展網繩,「粘」就是收緊網繩;當你的太極拳在「走」時,你就想到這是展網,這樣你就不會想用力把人擋住或掤出去了;當你「粘」時你就想到你是順勢收網,這樣你就不會急著想用力打他了。
王宗岳太極拳的「走粘」像彈性網,它能夠像蜘蛛網一般綑住對手,這樣的技術過去也被稱綑仙索的技術,所以武禹襄說王宗岳的太極拳能「敷」,「敷」就是用氣佈敷在對方的勁上,使對方的勁不能發出的技術。
被太極拳一「走」一「粘」的彈性網「敷」住了,就不能發勁了,再大的勁也發不出來,這時候再以攻擊就容易了。所以強者練發勁,練得像巨砲一樣有威力,而弱者練習堵塞砲管的根部,讓巨砲的彈藥射不出來,甚至形成膛炸。
太極拳一「走」一「粘」,從四面八方纏住對手,就被稱為纏功,所以太極拳也被視為一種纏技,纏住對手,制住他的根,讓他的勁不能再發,這就是太極拳纏的壓制。
所以學王宗岳太極拳,要先練一「走」一「粘」的展網收網功夫,而不是一開始就去練「一格一打、一化一打」的功夫。
太極拳先練一「走」一「粘」,是因為太極拳自許為弱者,弱者因為無法正面對抗強者的力量,所以弱者要用彈性網避開對方的力量,來壓制對方的施力點。
很多武術一開始便設想自己會是一個強者,所以他們強調「一格一打、一化一打」的格打、化打是最強的。
他們質疑,練太極拳為什麼要學習「一走一粘」,幹嘛這麼囉嗦,「一格一打、一化一打」不就好了嗎?直來直往就可以解決對方,為什麼還要這麼拐彎抹角?所以說!這又是強者的打擊觀念啊!強者是一定格得開、化得開、也一定打得中,可是弱者擔心的是格不開、化不開、打不中,所以才要有更多變的技術啊!
強者的力勝過弱者的力,強者的快勝過弱者的快,所以強者可以「一格一打、一化一打」,弱者可是不行這樣打的,弱者用力一化, 力氣小化不開強者的力;弱者用力一打,力氣小也打不動強者的力,弱者用力去打強者,是螳臂擋車,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所以弱者不能用強者的一化一打,要用弱者的走粘。
為什麼要「一走一粘」?因為我是弱者,對手是強者很厲害,所以我不得不小心攻防啊,所以我要學走化、學粘控。學太極拳如果能長期以弱者的心態去學走化,去學粘控,有一天便能具有化解反制強者直來直往發勁的能力。
如果學太極拳,抱著強者的心態去學走化粘控,就會用掤勁走化,用力打取代粘控。最後所學到的還是以力打力,將來終究要敗在更強更有力者的手中。
所以說學太極拳最可怕的就是把自己當強者,只要一把自己當強者,就會盲目崇拜強者的「力量」和「一擊必殺」的攻擊,而不會去徹底學習弱者的「走粘」。
事實上,心理上的強者也絕不會相信有人能夠走粘,因為他們過所去遇到的,都是力量比他弱的強者。這些人即使學太極拳這麼鬆柔的武術,卻一直都以強者的心態,去學習強者才能用的「以力打力」技術;所以強者很容易以力打力制服他們,他們從沒有遇到從心裡上認為自己是弱者,而去學習真正弱者武術的人,所以心理上的強者是不屑於走粘的。
太極拳學習推手,就是要練習走粘的技術,如果腦袋裡一直想著把人推出去,其實也是犯了自封強者的嚴重過失。學推手要先把自己當弱者,弱者是不能和強者比力氣的,所以弱者要學習完全不用力的「走粘」反制技術,這就是王宗岳太極拳的真正精神,是一種「以敗求勝」的太極拳精神。

要學習弱者的太極拳武術,就不能用強者以力打力、一擊必殺的觀念,而必須學習弱者不用力的「走粘」。所以學太極拳,要學習最根本的「走粘」技法,不要先想者推人打人。要練到能夠完全不用力走化,完全不用力粘控,這樣有一天你才能完全了解太極拳的技擊。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從書法「如錐畫沙」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宗長文章)

從書法「如錐畫沙」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

很多武者喜歡譏笑太極拳是文人拳,我就來說一個文人用筆寫書法,和太極拳用武術戰鬥的用勁異曲同工之妙,讓大家回味一下中國古代像唐代詩人李白這些配劍名士,允文允武的風流舊事,以免讓少數人錯誤地導向,以為中國工夫臻於化境的武者,都是一群肌肉發達、滿口髒話的莽漢鄙夫。
宋朝書法家黃庭堅說,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
書法中的「如錐畫沙」是說,你如果要在乾的細沙上,用像鐵筆一樣的東西,寫出清楚而有力的字,你在下筆時,一定要輕緩均匀,不可以快速劃過。
因為你的鐵筆中正安舒,輕緩均地在細沙上劃過,由於速度不快所以被劃過的沙子,會緩緩地堆放在鐵筆劃過的兩旁,形成像兩道小山,而中間則會形成一道深谷,這樣你在沙上寫出的筆劃,就會很清楚而有力;如果你用的是在細沙上快速劃過的方法,那麼所劃過的地方沙子,又會淹回你所劃過的地方,讓筆劃淹沒而不清楚。
中國書法家很早就發現了書法「柔緩均匀,如錐畫沙」的書法用勁方式,讓寫出來的字力道更加「遒勁」;而內家武者則發現了,「柔緩均勻,勢架不發勁」的用勁方式,讓中國武術脫離外家「剛猛快速,勢架發勁」的用勁方式,開創出獨特而超越的武術新紀元。
有很多人喜歡嘲弄太極拳為文人拳,對這些人而言,文人似乎是一個可笑的階級,卻不知道中國文人在書法藝術及其他種種領域上,開創了多麼令人驚異的偉大事功,足以讓後人在各領域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這句話中「如錐畫沙」是「柔緩均匀」的用勁技巧,「如印印泥」則是「鬆沉安舒」的用勁技巧;我們要在書畫上蓋印章,絕對不可以猛力往紙上快速一蓋,一定要「鬆沉安舒」地沈穩蓋上去,才能蓋出一個美好的印記;所以「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在武術上就是「柔緩均匀,鬆沉安舒」的用勁方式。
至於「鋒藏筆中,意在筆前」用於武術,可就更高明了;打拳時,把鋒芒收歛在內,把內勁蓄藏在勢架之中,不許外露;出拳時意要在先,所「勢勢存心揆用意,氣君來骨肉臣,凡此皆是意,我意仍在先。」這些那一個不是我們在教太極拳時,處處耳提面命的要領?
勢架不發勁的太極拳,就像書法家寫出法時「鋒藏筆中,意在筆前」,其目地就是讓拳打得更階級神明;勢架不發勁的太極拳,之所以毅然脫離勢架發勁的舊思維,是有其技術性和目的性的原因,一旦明白太極拳勢架不發勁的原因,就不可能再走上勢架發勁的舊道路上了。
「如錐畫沙」般寫字,把勁道一點一點地從筆毫尖中,柔緩均匀地釋放出來,讓筆對細沙子進行最強大、最完全的推力作用;祖師王宗岳的太極拳,在發勁時,同樣也是把勁道一點一點地從手上,柔緩均匀地釋放出來,讓手對敵人進行最強大、最完全的推力作用。從這點看來,文人用勁和武人用勁,豈不是一以貫之?
我常把心意拳比喻成「楷書」,把太極拳比喻成「行書」,把八卦掌比喻成「草書」,就是說,文人武者,只要是用心於自己的技藝,並且追求到最高的境界時,雙方都會驚訝地發現,彼此的觀念在最高處,經常會有相通之處。
最怕的是文人一見武者論戰,便譏諷為「打打殺殺」,武者一見文人提筆,便譏諷為「百無一用」,如此非但只會突顯自己對別人的無知,更會突顯自己在自己領域上的淺薄偏差。
截拳道宗師李小龍說:「武術是一種藝術並且像所有其他藝術一樣,最終還至為了達到對自我的一種全新認識。」像李小龍這樣的武者,就是因為在武術修習的心志上,提昇到了最高的境界,才能夠感受到武術與其他藝術相近相似的哲學,及自我修行的高深境界,也才能說出這樣讓人敬畏的話,並且彰顯他個人武學的崇高價值,並且贏得世人的尊敬。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太極拳要向觀眾學什麼?(宗長文章)


太極拳要向觀眾學什麼?


中國傳統內家技擊,全是「摔、打、拿、踢」同時運用的綜合格鬥技術,沒有一種內家拳是只講「摔」,或只講「打」,或只講「拿」,或只講「踢」,甚至只講四者中之一、二或三的。
中國傳統內家技擊,沒有不同時講「摔、打、拿、踢」的。所以中國內家的技擊,就是「摔、打、拿、踢」四者同時運用的綜合格鬥技,絕對沒有只取其一二或三的偏限技法,所以說,「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這就是中國傳統內家武術絲毫不能違背的基本定義,如果有那種內家武術違背這個定義,他就絕對不是中國內家武術。
我們看某一種武術是什麼樣的武術,可以從很多角度去看,譬如我們可以從拳架表演去看他是什麼拳,譬如我們可以從練習方式去看他是什麼拳,譬如我們可以從比賽方式去看他是什麼拳,譬如我們可以從街頭實戰上去看他是什麼拳;這就是從「演、練、賽、戰」上去看他是什麼拳。
從街頭實戰去看最準確,但從街頭實戰去看的機會很小,所以我們看拳大多數是從「演、練、賽」三者去看,這三者之中,能夠看得最準確的是「賽」,也就是從「比賽、競技」上看最準確。
從表演上看不夠準確,因為表演就像演戲,可以精心設計成敗;練習上看也不夠準確,因為練習時沒有用盡全力去攻守,勝負也可能有假,所以我們最多只能從不作假的預設下,從比較準確的「比賽、競技」上去看某一種武術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武術。
我們看現在太極拳的比賽,所看到的大多數是「推手」或「類推手」,所謂「類推手」就是雖然名稱不叫「推手」,但其實還是以「走化推人」為模式的類似手法。
「推手」和「類推手」,只是太極拳「摔、打、拿、踢」四者之一的「摔技」中的極小一部份技法而已,如果有所謂的太極拳,不論是「表演、練習、比賽、實戰」的勝敗,都只講「推手」和「類推手」的勝敗,我們就應該確定這種太極拳就不是真的太極拳。
因為無論你是什麼太極拳,你都逃不了內家傳統武術基本定義的檢驗,那就是「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太極拳是內家拳的一分子,今天如果有所謂的太極拳,如果在「表演、練習、比賽、實戰」都完全捨棄「打、拿、踢」,而只講只講「摔」技中極小部份的「推手」和「類推手」,他根本就不符合「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這個基本定義,那他必不是內家武術,既非內家武術,又怎麼可能是太極拳。
所以很多觀眾看了某些太極拳「推手」或「類推手」的比賽,很容易就丟出一句:「這是太極拳嗎?」「這根本就不是太極拳!」其實這是一種觀眾對錯誤和荒謬極為直接的直覺。
為什麼這些觀眾看了「推手」或「類推手」的比賽會直接懷疑那不是太極拳,甚至直覺就說那不是太極拳,因為觀眾們心中早有一把從古代就流傳在血液裡的尺,那就是「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這個基本定義,既然太極拳是內家拳,就不能違背這把尺。這把尺,選手可以因為要得獎而假裝不知道,但是觀眾可不是呆子,他當然會知道。
觀眾很清楚地直覺,那些贏了推手、類推手或輸了推手、類推手的人,都和太極拳無關,也都和太極拳扯不上任何關係,所以無論他們誰輸誰贏了推手、類推手,觀眾都會把他們拋在太極拳外面的陰暗角落,因為誠實而聰明的觀眾不是呆子,他們心裡知道那不是太極拳。
誠實而聰明的太極拳觀眾會直覺「推手」或「類推手」根本不是太極拳,所以他的內心會在「推手」或「類推手」的比賽場外,在內心裡一直呼喊「幹嘛這樣推來推去!別再推了!」「打他的頭!打他的頭!」「鎖他脖子!鎖他脖子!」「肘擊!肘擊!」「踢他!踢他!」但是,那些「推手」或「類推手」的所謂太極拳,至始至終都要讓觀眾失望,因為他們從學太極拳開始,就根本沒有想過要照觀眾「摔、打、拿、踢」的模式去打!
觀眾全都錯了嗎?很多時候觀眾不見得全都對,但這個時候觀眾卻沒有錯,因為觀眾心中流著那把「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的太極拳的尺度,並且用這把尺來度量太極拳,而參與者,無論在台上台下,為了利益,為了得獎,卻早已忘了這把尺。
所以說,我們練太極拳的人,要向觀眾學習的是,趕快找回「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這把尺,如果我們不找回這把尺,觀眾有一天終會唾棄我們,而這個世界也會拋棄我們的太極拳。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夠從我們自己開始,找回「中國傳統內家武術,必是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技法」這把尺,觀眾將會以我們為榮,中國人也會以我們為榮,全世界也會以我們的太極拳為榮。
現在很多人玩鬆柔太極拳,總喜歡帶著一點點「明勁、掤勁」去玩偏限技術的「推手」或「類推手」,他們從年輕一直玩到年老還不省悟,並且還教後代子孫繼續玩這種偏限的技術。
他們這種玩法,在自己還年輕力壯而且還有快速反應能力時,或是對上自己早已被教會不用力的弟子時還有用,還能玩。等到有一天自己老了沒力了,那時再遇上其他門派年輕高壯,而且不懷好意的武者,如果還想用那一套帶著勁力的太極拳去「以力打力」,去推來推去玩弄別人,那不是自己找死,就是自取其辱。
「柔術式太極拳」的「摔、打、拿、踢」綜合格鬥技術,是給那些老者弱者防衛自己的武術,不是給那些還有一點力量,也想用一點力量去「推」別人的人去用的,體弱力衰反應衰退的老人家,不用太極拳「摔、打、拿、踢」柔術的綜合格鬥技術去防衛自己,卻還想用勁力去「推動」年輕人,這無異是螳臂擋車,自尋死路。
現在很多玩鬆柔太極拳卻帶著一點點「明勁、掤勁」去玩的老人家,他們在公園裡玩「推手」或「類推手」,如果不小心玩出了名氣,一定要小心現在年輕一輩的武者,可不像過去的年輕人這麼老實。年輕一輩為了成名,可不會吃敬老尊賢這一套,總有一天這些帶勁而喜歡「以力打力」的太極老人,可能會成為其他門派中壯年武者揚名立威下毒手的俎上肉,而那些想藉著吞吃老弱成名的中壯年武者,必定會在全國各處有計劃地搜尋他們的蹤跡而加以獵殺,並且過程必會被詳細記錄存證,成為他們搜集獵物的戰利品。
凡是曾經遇過其它門派的年輕先遣搜索者冒然造訪,而能夠不吃暗虧,全身而退,甚至能夠輕退來者,取得上風的各派太極拳家,一定會相信我們所言絕非危言聳聽。所以我們今天苦口婆心地講述太極拳的綜合格鬥柔術技法和應用觀念,不要再以勁力去玩「推手」或「類推手」,完全是為了保護學習太極拳的人,讓他們無論是年輕或衰老,是男或女,都不會被有心人先用「推手」或「類推手」的技擊模式陷阱框住,而用壯碩的身材和肌肉力量加以獵殺;只是言者諄諄,就怕聽者渺渺,懇切叮嚀恐怕只能成為眾人耳邊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