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論太極拳氣之用(宗長文章)

論太極拳氣之用
講到「氣」,各門各派對「氣」的了解不同,練法不同,用法不同;因此關於「氣」的問題,異門之間,幾乎難以對談討論,一對談討論便要生出是非爭執。
但是「氣」的用法,卻是太極拳必然要修習的東西,因此談太極拳又絕對不能不談「氣」。既不能對談,又不能不談;因此,唯有能夠諳於弦外知音,而願意息心參悟者,方為可論「氣」之人。如果是音聲不能相和者,彼此敬而遠之可也,亦不必於此處爭論非議。
太極拳的「氣」,對一切不知者、懷疑者、否定者,是一種玄妙、不可測、不可信,更不可用,甚至是欺人之物;但是對學習王宗岳太極拳者,卻是不可不知、不可懷疑、不可不信、不可不用、並且是絕對真實、必須練成的東西。
武禹襄直接將太極拳的「行拳」稱為「行氣」,這就是說明,太極拳家的身體要練到「氣化」的程度,才能真正深入太極拳之堂奧,而打太極拳對武禹襄來說,無異就是「行氣」之法。所謂:「心為令、氣為旗。意氣君來骨肉臣。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武禹襄的討論太極拳的《打手要言》,全篇就是以「氣」為觀點,來說明太極拳的打手技術。
所以練王宗岳太極拳,不可以不知「氣」、不可懷疑「氣」、不可不信「氣」、不可不煉「氣」、不可不用「氣」。不會「行氣」之法,就等於不會太極拳,不會「用氣」之法,就不可能懂太極拳的境界用法。
太極拳戰技中,最基本的左、右手相濟,是完全要靠「氣」來整合,才不會各行其是的。當太極拳的靜態結構、運動結構、開合、吞吐、奇正相生........摔打擒化踢.....等各種戰技都粗熟之後,就必須以「氣」來整合這些戰技,讓這些戰技統整起來,形成「太極一氣」,以發揮更有效、更強大的威力。
內家拳講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氣」在內三合中,所扮演的就是讓「心、意」和「力」溝通結合的重要工作。而「心、意、氣、力」所結合形成之力,已非人體肌肉之力,而是內家拳所謂的「內勁、氣勁」。
「氣」在太極拳中,有很多作用。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氣」能夠完全改變太極拳對敵時的「接手」和「打擊」的態度。讓太極拳從「以力接手」昇華成「以氣接手」;從「以力打擊」轉變成「以氣打擊」。
「以氣接手,以氣打擊」是讓太極拳在接手、打擊時,可以大鬆大柔,完全不用「硬力」,而能夠用「氣勁」鬆柔接吞敵勁。這種「氣」的接手樣態,就像是一陣強風將疾駛而來的汽車吹翻在道路旁,也像流水吞沒巨艦一樣,幾乎沒有強硬碰撞的情形。
孟子說:「氣,體之充也。」「氣」充沛在體內,可以讓太極拳產生強大的內勁,形成如前面所述像風像流水般的勁氣,而不會鬆塌柔垮。武禹襄說:「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意思是說:「以氣為尚而養氣的太極拳,是無力的;但以氣為尚而養氣的太極拳,卻可以因為氣,而達到純剛的境界。」這就是太極將「以力接手」轉變成「以氣接手」;將「以力打擊」轉變成「以氣打擊」 所形成的剛猛威力。
在太極拳中,「氣」還扮演著最重要的「破壞對手結構」工作。宗岳門太極拳利用各種「揉球式」,將身、手、步,以「揉掌法」揉成「太極一氣」的「揉氣法」,是因緣家師私下口傳心授的太極及南城八卦練「氣」技術而來。
「揉氣法」是本門太極拳以「氣」揉壞敵人結構的基本技法。其功法是以家師所傳旱地拔蔥式的「搓揉、揉攆」方式,讓對手從靜態穩固結構,到動態崩潰的形勢驟變,逐步擴大發展形成。
所以「揉氣法」不但能摶本身成「太極一氣」,更能在接觸敵人時,當下以「氣」,輕易揉壞對方之骨架和體勢結構,使人骨架散亂、體勢崩塌、渾身無力,無法站立,而就地傾頹倒地,這是太極拳在戰鬥時能夠輕易跌人的氣技之一;「揉氣法」亦常用於摔倒敵人前,製造對手逆衝之錯誤,再順勢加以摔倒。
「揉氣法」是太極拳「氣」的最基本運用。本門「揉氣法」採取拇指外展食指上豎,四指微開微攏,掌心內含,掌背呈瓦壟狀,掌心朝前,掌根前頂之「龍爪掌」的「揉掌法」進行「揉氣」訓練。本門「揉氣法」與一般所謂作為試技規範的「推手、揉手」所指的是不同的事物,其掌法、用法亦不同。所以本門「揉氣」方式,具有太極、八卦之古風,上手極為容易,其效益亦佳。
「揉氣法」不是太極拳技擊的全部,「揉氣法」基本上須稱為「揉術」而非「柔術」,因其重點在以「揉掌法」進行「揉氣」訓練,從「煉氣」到「揉氣」,到「揉用」,「揉氣法」都與「氣」不能脫離,且有極大關聯。「揉氣法」是兼具「摶揉太極一氣」,與「揉壞敵人架構」,具建設自己、破壞對手的兩面技術。
在太極拳中,以「氣」整合戰技的工作,是極有效率的。一般人推手時,常常顧了左手忘了右手,或顧了右手忘了左手,所以推手應敵時,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或左或右為人所制。很多人不知道解決的方法,只以為是自己注意力不夠,於是拚命加強注意力的訓練。其實只要深入「揉氣法」的揉氣技術勤加練習,就能很輕易將左右不能兼顧的缺點完全改掉,而且不必花費太多心血。
充於體者,能有極柔軟又極堅剛的威力,其接手打擊,能整能柔,不散不硬。所以「氣」在太極拳中,取代了肌肉的硬力,成為一種內勁的「氣勁」,這種「氣勁」取代了一般的肌肉的硬力,成為太極拳的主角。
其他用「氣」之術,如源於南城八卦培本煉氣,發動內勁之「站功」,則具有動態抖搖的「氣動功」功法,能夠讓身體產生自然蠕動、顫擺、曲伸開合、四面晃動、諸態並作之種種妙境,在武術上還有絞、旋、抖、搖、震、彈.......等技擊作用,在技擊上更能快速增提昇太極拳的打擊速度和威力。此八卦南城支派「站功」功法概況,前輩著作亦有記載,唯當世知其練法用古法者,已鳳毛麟角。
太極拳並非沒有「煉氣」之術,太極拳大鬆大柔不用力而階級神明者,自然能於行拳中得氣,不必另有他法才能得氣,其效益亦不輸於其他煉氣功法。武禹襄說:「腹內鬆靜,氣騰然。」此騰然之氣,即可導出「氣動」之法,作為「動氣功」而用於技擊者也。唯一般習太極者,多寄要於拳架、推人,亦無法捨盡拙力大鬆大柔,因此極少於此處深究有得,故能將「動氣功」用於技擊者不多,此亦今世練太極者之疏漏也。
太極拳可用於技擊的「氣」,與一般氣功師所煉得的「氣」不同。太極拳可用於技擊的「氣」,是以太極十三勢之形動,所導引而得,故能與技擊結合,亦有益於身心健康。一般氣功師所煉之氣,不源於太極十三勢之形動,雖有助於健康,卻無益於太極拳之技擊,這是學太極拳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氣」雖為旗,可使軍士如一,但其主宰仍在「心、神、意」。自古而來,煉氣之次第有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太極需要將身化為「氣」,但是在最後,也不是全以「氣」為用,需更修煉至神、虛的境界。
因此武禹襄又說:「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凡不知「心神、虛無」之妙用者,會以為武氏前言:「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與此處「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為矛盾說法;殊不知太極拳境界,是先階級而後才能神明,得氣者須進一步化神還虛,此是更上一層樓也。
所以在太極拳最高處「心、神」必為「氣、身」之命令主帥,所以武禹襄才會說:「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這個道理,唯有知道太極拳修行次第者,才能真正明白,並且能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