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極拳的敷鎖原理
.......為宗岳門各位師兄作課後整理
王宗岳太極拳的「敷」,是王宗岳太極拳技擊入門必備的重要基本技術,這個「敷」字,是繼承王宗岳武學的武禹襄在四字訣中首先提出,武禹襄說:「敷:運氣於己身,布敷彼勁之上,使不能動也。」
任何一種武術在技擊時,都有自己的「接手」技術,只是各家的巧妙不同而已。就像「硬格擋不吞化」練得好,也是一種高強可用的接手技術;「半格擋半吞化」練得好,也是一種高強的接手技術;「不格擋全吞化」練得好,也是一種高強的接手技術;而「敷」則是王宗岳太極拳獨有的,與眾不同,且極具自我特色的接手技術。說「敷」是「格擋」絕對不對,說它是「吞化」也不對,甚至說它是「接手」技術,也都不全對。
因為王宗岳太極拳的「敷」,不只是單純的接手技術而已,「敷」其實是包含「接手、搶把、制把」三法合一的三合一技術。
從武禹襄:「敷:運氣於己身,布敷彼勁之上,使不能動也。」這句話中,可以知道「敷」是從「接手」到「搶把」得機先,再「制把」到對方不能動彈為止,這就是說「敷」是太極拳技擊時,從「接手」到「搶把」到「制把」三者結合,一氣呵成的技術。
這種獨特的三合一技術,在當時武術界,是一種結合的創新技術,因此舊武術的名詞已經不足以表述它,於是武禹襄用「敷」這個字,來作為這個技術的專有名詞。
「敷」是輕輕「敷」住對方的勁,讓對方在剎那間僵住不能動彈
,然後再發動攻擊的技術。被「敷」住者一旦僵住,肢體便很容易受到攻擊,被「敷」住者一旦發現僵住,立刻掙扎試圖脫開,往往也會繼續受制,最後仍然會因嚴重敗形破勢而受擊。
「敷」的制把技術,也就是「敷」讓對方剎那間僵住不能動彈的技術,並不是對方真的完全不能動彈,而是對方在攻擊中,全身結構被破壞,四肢和身體會忽然在剎那間像凝結般僵住而已。
這種不能動彈,仍有後退掙扎的空間,和被壓制鎖死在地板上完全不能動彈並不相同,這點一定要有清楚的分別,否則就會對「敷」有錯誤的認識和批評,更不能了解「敷」在技擊的價值。
在「敷」住不能動彈之後,可採取兩種技術攻擊。第一是「不脫粘鎖」
,這時「沾粘的手絕不能和對方的手脫開,而要繼續沾粘對方手臂,並且只能在手臂部位沾粘施技,不能脫手攻擊身體其他地方,一直到讓對方敗形爭扎到放棄為止」,這是屬於合擊打法,也稱為「不斷點粘、粘點制」;這種練法能練出最高級的控勁技術,深入後能夠很精妙地掌握對手全身的勁道並加以控制,達到一旦控制對方雙手,也能同時控制對方腰腳,妨礙對方出腿及移步的境界。
第二是「脫手攻擊」這時「沾粘的手忽然脫開沾點,以掌拳或肘臂,甚至以身體其他部位,去攻擊對方手臂沾點之外的其他部位」,這種技術無論出掌出拳或出肘,都是屬於「分擊打法」,也稱為「斷點打、丟點打」;這種練法主要是練出控勁之後的打擊技術,能夠在敷住之後,以最精妙的技巧以拳肘膝足攻擊對方。
「不脫粘鎖」,是以整隻手臂沾粘為主,這種粘法在技術未臻成熟,未能完全控制對手時,往往會讓對方有機會以「脫手攻擊」對自己身體其他部位下手,所以必須練到一粘即鎖,讓對方無法「脫手攻擊」才能應用。
「脫手攻擊」,是以突襲對方身上其他弱點為主;在接手時會以手製造對方僵硬、打開對方門戶,或以手引誘對方注意力,再以拳肘尋隙攻擊對方其他部位。
如果分不清「不脫粘鎖」和「脫手攻擊」的差異,在和人試手時,如果一方一心在試「不脫粘鎖」,而另一方卻忽然「脫手攻擊」,一旦擊中,便會造成嚴重規則爭端。因為「脫手攻擊」是抓到對方弱點時,忽然瞬間發動衝擊,在速度、力道以及偷襲用心上,絕對比「不脫粘鎖」者快狠準,也必然容易取得機先和絕對優勢。
如果約定「不脫粘鎖」試看雙方控手能力,對方卻忽然惡意「脫手攻擊」,以任何一種技法打中自己身體,不可議論或終止,要當下採取同樣「脫手攻擊」手法,重擊對方,甚至以拳肘膝足綜合技法連續猛烈攻擊對方,直至對方倒地為止,以取得無可爭議的絕對勝利,以避免日後受辱,這叫「逢丟必打」。
「逢丟必打」的打法沒有限制,是因為「脫手攻擊」的手法,本來就不限於掌拳之推打,而是包含拳肘膝足的全面打擊技術,所以施展任何一種武術技法,都完全符合「脫手攻擊」的原則,所以在「不脫粘鎖」的試技中,絕不可任意「脫手攻擊」他人,以免引動全面對打。
由於各門派的競技規則和態度不同,所以在無法確定雙方對「不脫粘鎖」有相同認知,並且會善意遵守「不脫粘鎖」的規定下,不宜冒然比試「不脫粘鎖」,否則有可能會以「脫手攻擊」的全面格鬥作結束。
不過如果是真能「不脫粘鎖」的高手,不想生事,只要在接手時,瞬間粘住對方,鎖住對方雙手,將他逼到死角,或將他雙手制在他身後,或將他雙手就近粘釘在牆上或樹上再放開;這樣對方就不可能有機會「脫手攻擊」。
由於對方也沒有被我打擊,被粘住的對方雖然明知自己出不了手,日後也可以對外宣稱自己是因善意交流而沒有出手,或根本沒有正式試手,而可以不必承認自己輸了
,如此既夠替對方保住面子,又能夠不失自己身份,就會和平收場。
所以在道場練習「敷」時,以「不脫粘鎖」為最高訓練目標,因為徹底進行「不脫粘鎖」的訓練,才能腳踏實地練出真正階級神明的「敷」技,不但對日後技擊時常用的「脫手攻擊」有提昇的作用,在合擊時更可以「不脫粘鎖」對方,讓對方無法脫手,或無法以完美有效的狀態「脫手攻擊」。
「不脫粘鎖」本來是同門間練習最重要的學習方法,非常不適合用來作為同門或異門間的競賽式較技。因為「不脫粘鎖」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對練時,被「敷」者必須在被敷僵住的剎那間,承認自己的受制有機會被對方「脫手攻擊」而認輸,不再以無謂的爭扎來爭辯勝敗,否則技術尚不成熟的雙方,無法在第一時間敷住對方,在後段一定會形成,並且會加重頂牛式對抗,反而忽略了前段技術在實戰時的重要性而走偏。
因此「不脫粘鎖」事實上只有在同門間,以訓練為目標才能相互較技,絕不能作為同門或異門間的競賽式較技。
「敷」後的「脫手攻擊」,不是以力量加快速度,而是利用「敷」的引進落空動勢,產生「順勢急應」的鬆柔快速反擊,敷後反擊的方法,抱括拳打、肘擊、膝貫,腳踢、摔跌,以及最重要的鎖關節攻擊和壓制到地技術......等。
正確「敷」法的「脫手攻擊」,能夠非常順利圓滑地強力肘擊,也能夠順利圓滑地出掌拳;錯誤的「敷」法,則不易出肘,只能以掌拳攻擊為主。
學習「敷」的技術,一定要學習「不脫粘鎖」和「脫手攻擊」的兩種應用技術,並且兩人實際對練用法,親自感受「敷」後壓制及摔打拿踢,拳肘膝足的擊殺威力,才會從內心真正反省被「敷」的危險,並且真正了解「敷」在技擊中的對敵效益,而不會把「敷」鄙視為遊戲之技。
「敷」不是太極拳戰技的全部,也不是學到「敷」就已經是太極拳高手,還必須看「不脫粘鎖」和「脫手攻擊」應用的程度才行。
「敷」的技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敷」的技術,是太極拳會不會沾粘連隨,能不能不丟不頂,能不能走入真正王宗岳太極拳戰技模式,而不是其他武術模式的指標。
「敷」的技術,是王宗岳太極拳戰技最基本,而且必須具備的技術,要學王宗岳太極拳的技擊,如果不會「敷」,便可以確定絕對不是王宗岳太極拳。
武禹襄說「敷」是「運氣於己身,布敷彼勁之上,使不能動也。」所謂的「氣」,不是像武俠電影那樣手掌噴出的光或能量,而是在戰技性大鬆大柔時,身體所形成的氣化樣態。
太極拳家以戰技性大鬆大柔,讓身體在技擊應敵時,氣化形成如同非固態、非液態,而是像氣態一樣的流動的作戰樣態,就是武禹襄所謂的「氣」。
武禹襄說的「敷」字,和「敷藥膏」的「敷」字意思一樣。太極拳的「敷」,是輕輕地把戰技性鬆柔所形成的「氣態手法」,像敷藥膏一般,不用力輕敷在對方的勁上。
武禹襄說的「使不能動」,就是讓對方在被敷住的剎那間,從手到身體到腳全身,會忽然僵住不能動彈。在技擊的過程中,懂得「敷」技者,只要順勢輕輕用手一「敷」在對方的手上,對方就會好像忽然被鎖住,全身產生占煞,身手步會莫名其妙像凝結一般,僵硬不能動彈,如果勉強掙扎,也會敗形破勢而受擊,所以「敷」也是一種鎖的技術,宗岳門稱之為「敷鎖」。
「敷鎖」必須以拳肘膝足的摔打拿踢作結束才算完成,「敷鎖」本身不能成為一種獨立競技或獨立技擊模式,只能作為一種訓練模式。
「敷鎖」應敵時,要一沾手就必須要將對方的勁,敷住粘鎖起來而加以破壞控制,並且當下進行摔打拿踢的攻擊,絕不能停止於「敷」住對方,更不能把「敷鎖」作為技擊的全部內容。這就像角力競技時,除非對方認輸,不能到「接手、搶把、制把」就停止,也不能到「接手、搶把、制把」就總結,必需以更高的擊倒技術作為總結,才能論斷勝負。
「敷鎖」從開始到完成,是瞬間的事,絕對沒有和對方手碰手,作你來我往的試探性偵側動作,如果有就不是真正「敷」的技巧;「敷」是瞬間之事,接手時瞬間敷住,瞬間攻擊。
即使是高手,一旦被「敷」,由於被避正打斜、以正驅斜,因此失去先機,也同樣會像被粘膠粘住而完全無法甩脫,即使設法甩脫,也很容易敗形破勢而受擊。被敷住的人,越掙扎就會越敗形,甚至掙扎到最後,雙手有可能會被鎖在自己身後不能掙脫,這樣的技術,往往令被敷者感到迷惑。
我們必須一再強調,「敷鎖」的技術,在技擊應用時是瞬間的,並且不具試探性的,也不是久敷的。也就是說,兩強相遇,一接手不是把對方敷住,就是被對方敷住,雙方絕對不會有在手上你來我往轉腕摸勁的試探動作。因為只要有任何一方懂得「敷鎖」的技術,另一方就絕對作不出你來我往轉腕摸勁的試探動作,而會在接手時還沒來得及轉腕,就立刻被敷住。
綜合技擊時,在一敷住的剎那間,在敵人僵硬占煞的瞬間,取得優勢,便要立即切入攻擊,或立刻鎖住對方雙手,或脫點打,不可久敷玩弄,以免養成會敷不會攻,或反擊遲緩的毛病。
正確的太極拳「敷鎖」技術,可以避免在接觸接手時,用力去頂抗對方,也可以避免在接觸接手時,自己的勢架忽然失去暗勁而崩潰受制。
勢架不能崩潰一般人容易理解,而為什麼不頂抗對方?原因是,一但頂抗,對方容易偵知而轉換,不易落空對方,不但不利於我的借力打力,反而有可能會被對方查覺而受制。
不頂抗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頂抗即代表自己在接觸點上施勁,如此我就不易在向接觸點施勁的同時,快速變換動作去攻擊對方,反而會大大減緩我回擊的速度和力道。
在技擊接手時越不用力,越不用勁,就越能靈活順勢回擊對方,或變換動作攻擊;這也是王宗岳太極拳大鬆大柔,不丟不頂,以「敷鎖」技術接手,而不以勁力去接手的原因,因為這樣完全不用勁力地接手,對快速反擊才是大大有利。
如果是中短兵器作戰,在一手敷住對方後,另一持刀手便立即刺殺,傳統刀劍技術裡,手掌常有向前伸出到刀尖劍尖附近的動作,這都是以大鬆大柔「敷鎖」對方持劍手臂,然後加以刺殺的動作。
「敷鎖」的技術,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用來打開對方雙手防禦門戶的。無論對方雙手採取何種動作防禦,或者用多大力量去夾住雙手對抗;只要輕輕沾上即敷,就能夠隨即利用「敷鎖」的技術,在完全不用力的瞬間,輕易用「敷」打開對方的雙手,而直接攻擊對方的軀幹。
「敷鎖」的技術,之所以能夠用來作為開門技法,主要是因為「敷鎖」的技術,含有內家重要的「分掌法」。所謂「分掌法」,在太極拳的勢架裡,就存在於「左右分腳」的掌法中,一般錯把左右分腳的雙掌,當格擋使用的太極拳,是不可能理解「分掌法」重要性的。
太極拳的「左右分腳」,手部是以分掌技術打開對方門戶,再用腳去踢擊。要到達這個技術的最高點,就非明白「分掌法」,然後練到能夠用「分掌法」去「敷鎖」對手的境界才能應用。如果不明白「分掌法」,又沒有練成「敷」字訣,太極拳的「左右分腳」,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已經練成。
一般而言,技擊時雙方都不會雙手使盡全力來防禦,因為如果對方雙手真的使盡全力阻止我手的「敷鎖」開門,上身便會更僵硬,這時便不需要打開對方手上門戶,只要住對方雙手,用足技攻擊對方門戶大開的軀幹就可以,這時「敷鎖」技術,反而成為引誘對方上半身和手部僵硬的技法。
「敷鎖」技術,一旦造成對方手上用力防禦的僵硬,最適合用膝足加以攻擊,所以「敷鎖」技術,不一定用於敷開對方雙手,讓對方雙手僵硬占煞,而用腿攻擊也是重點。
「敷」的技術可以用來壓制弱勢,誘敵僵硬,也可以用來開門。內家由於極重貼身纏鬥之技,所以「開門」和「破門」的技術非常重要。近身攻擊者能夠打開,或破壞對方手上的防守門戶,才能夠順利攻擊對方。
一般而言內家所謂「開門」,是使用分掌法以順勁引落,輕輕打開對方門戶,基本技術是「敷」。「破門」是以逆勁強制破壞對方門戶,基本技術是截壓或硬打。像程派高氏八卦後天掌的第一掌「開掌」,就是開門掌法,而非破門掌法;其目的也是學會用分掌法打開對方門戶,再加以拳腳攻擊。而太極拳在開門技術上,是以「敷」的技術為代表,「敷」是開門技而非破門技;破門而入,破門而打的不是「敷」技。
「敷」的技術,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根本技法,太極拳通家代不過數人的原因,就是很多武者無法通透「敷」這一關,或者把截壓或硬打的破門動作,誤當成「敷」而不自知所致。
很多只玩「脫手攻擊」而不玩「不脫粘鎖」的拳家,其所用技術大多不是真正「敷」法,而是用極小動作的「截壓、硬打」之法來代替,這點要特別注意分清。
因為會「敷」者,不但會精於「不脫粘鎖」也會精於「脫手攻擊」;凡以小動作的「截壓、硬打」代替「敷」的人,卻往往只精於「脫手攻擊」,而不能精於「不脫粘鎖」。
太極拳家一旦通透「敷」字訣,學到了正確的「敷」法,那麼太極拳的技擊變化,才能開始逐漸從心所欲。
想學會「敷」,就一定要了解「敷」這個技術是怎麼練成的?在練成「敷」這個技術之前,究竟要先練成那些技術,才能作到如武禹襄所說:「運氣於己身,布敷彼勁之上,使不能動也。」這樣的境界呢?
一般而言,要練成「敷」的技術,除了需具備基本的結構力樁法觀念,以及環的方位技術之外,最重要的是先要進行裹形樁各種角度的「引進、落空、合應、出擊」這四個動作的訓練。
等到裹形樁的「引進、落空、合應、出擊」四個動作,有正確的概念,及有一定操作能力之後,便要進行翻形樁的「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環形訓練。
基本的翻形樁「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環形技術,從手部的動作看,由於和敵人的對應面過寬,正面看呈「之」字形態,是基礎非練不可的動作,但這種技術在戰鬥時仍不能順暢使用,因為「之」字形,橫面過寬,攻守容易受阻礙,所以不能夠使出內家最重要的槍形作戰技術。
等到翻形樁的「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環形技術,完全熟悉之後,便要即刻進行,把環所形成的「之」字形,練成「1」字形的技巧,這也是太極拳從「0」到「1」的技術。
如何把太極拳的環形打成槍形呢?最重要的就是武禹襄的「折疊」技術,「折疊」技術也就是宗岳門所說的「平行疊臂」技術的運用,武禹襄說:「往覆需有折疊」,「折」和敵人的手對應是「十字形交叉」,「疊」和敵人的手對應是「平行疊臂」。
「敷」的過程中,由於有「平行疊臂」的技術,能夠以尖制根,所以太極拳才能夠「後發先至」。「後發先至」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速度的搶先,而是「折疊」技術本身具備的優勢。
一般技擊中的「格擋」,是極不利於防守方的,因為格擋畢竟還是受制的形,「平行疊臂」則技巧性地在對方出手時,取兩槍平行的技動作,用尖去制對方的根;這時先攻者已經出手形成慣性前進,後出手者反而有利,這就是太極拳「後發先至」的原因;而「敷」的技術中,就藏有「平行疊臂」的「後發先至」技巧。
王宗岳太極拳為什麼要用「敷」,因為「敷」在理論上優於「格擋」,「敷」就是太極拳技擊時,用來取代武術「格擋」,以及取代所有用勁對抗的接手技術用的。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技擊時,以「敷」取代武術「格擋」以及取代所有用勁對抗的接手技法。某些武術後發時,用「格擋」或用勁對抗來力,王宗岳太極拳則是以大鬆大柔不用勁的「敷」對應來力。
「折疊、平行疊臂」技術最重要的祕訣是「肘順敵勁走」,這個技術早年家師吳錦園先生傳授時,只教精確無誤之攻防動作,並沒有詳細說明其原理及標準操作技法,更沒有口訣承傳,我年輕時學後雖然能應用,卻不能明確知道這個技術能勝的原理為何。
「折疊、平行疊臂」詳細技法是宗岳門為了教學之便,花費多年時間,反復思考所家師所教動作,才破解其能勝之原理而定出口訣的,由於細節必須配合環及方位技術,親見口授才能正確操作,看文字無法了解,並且會發生偏差,對學習者反而有害,所以非口授不宜不詳談,以免引人入錯,或產生爭論。
一旦能夠把「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的技術,利用「折疊」技術,把環所形成的「 0,之」字形練成「1」字形,那麼太極拳的環打技術,就會變成一條線的槍法,到了這個次第,就可以經過訓練,用太極拳大鬆大柔的勢架,打出像形易拳般剛猛的拳擊技術了。
所以「折疊」技術是太極拳從「0」到「1」的技術轉換點,不懂這種轉換,便無法了解太極拳之所以能極柔軟而後能極堅剛,之所以能夠以槍形作戰的原因。
在把「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的技術,利用「折疊」技術,把環所形成的「 0,之」字形練成「1」字形之後,還要進行更重要的「定指發勁」練習,以練成太極拳「不動手」的打擊技術,把初級「以手帶出龍腰」以手引動腰腳身形的打擊技術,徹底轉化成高級「以龍腰帶出手」以腰腳身形引動手法,這樣才可以真正學到內家式的打法。
引落合出形成的「定指發勁」技術,可以讓手在伸直時就能夠用暗勁,這是內家接手搶把的速度,及出拳速度超快的原因,也是小纏技術的源頭,一定要精熟。
王宗岳太極拳,在走粘時,除了四正方的防禦之外,更重要的是進行四斜角的防禦;因為對手的攻擊未必一律都是從正前方以直線攻來,往往也會從側前方以斜線攻來,所以「斜角走粘」的技術,便成了太極拳重要的技術。
「斜角走粘」由「上翻肘式」和「下壓肘式」兩大引進落空技術主導訓練,當敵人不從正面攻來,反而從側面以斜角方位,對我中軸攻來,我的整隻手臂必須徹底進入斜角方位,才能作到和對方平行疊臂,所以「走粘」一定要練到整隻手臂都能進入斜角線上才行。
「上翻肘式」和「下壓肘式」兩大引進落空技術中,以「上翻肘式」引進落空較難,必須以定指、擰肘翻掌兩朝天、以掌催肘,以肘催身,入翻形樁、後移身等步驟進行,才能讓整隻手臂進入斜角線上,並以槍形應敵。
如果不定指,則指無法催肘;如果不擰肘翻掌兩朝天,則肘會外凸呈「之」字形,無法呈槍形,容易被摸到肘和小臂;如果不入翻形樁,則無法把來勁引到身後;如果不後移身,則手臂完全無法進入斜角方位,方位會和對方折抗,無法平行疊臂。
一旦「引進、落空、合應、出擊」四個技術練成槍形,並且能夠作出「斜角走粘」的技術,可以先對槍形作戰技術略作訓練,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敷」的技術訓練上,因為這裡才是太極拳的教學重點。
追隨王宗岳祖師腳步的武禹襄先生,其太極拳之所以會發展出「敷蓋對吞」的戰技,而我們之所以能說「敷蓋對吞」是專屬於王宗岳太極拳的獨有戰技,那是因為「敷」的技術,事實上是由王宗岳祖師說的「人剛我柔謂之走」的「走法」,以及「我順人背謂之粘」的「粘法」這兩種技法綜合運用所形成而來。
我們從武禹襄先生「敷」字訣的提出,也可以確信武禹襄先生對王宗岳祖師拳論了解之深,以及他最後拋棄舊學,全心追隨王宗岳祖師之意志,絕非一般喜歡強調武禹襄早期拳架承傳者所能想像。
王宗岳祖師的「引進、落空、合應」這三個技術一直練到槍形,就是「走法」,「出擊」就是「粘法」。太極拳「敷」的技術,就是「走法」和「粘法」的綜合。但是要記得太極拳必須練到「走法、粘法」都進入槍形,成為一條線的攻防時,才可以練成「敷」的技術;如果不透過「走法、粘法」進入槍形,所練成的絕不是真正「敷」的技術,如果外表有相似,也只能說是類虎之犬罷了。
「敷」的時候,利用「引進、落空、合應」的槍形走法,藉著「肘順敵勁走」和敵人的來勁形成「平行疊臂」,進而五弓大開,記得指掌小弓也要打開,然後以尖制根而完全「敷鎖」敵人。「平行疊臂」所形成的引落合技術,如果練得好時,會有將對方吸入的感覺,所以太極拳的吞吸,也是從這裡練出來。
要記得「敷」的時候全身大弓、小弓都要打開,而且不能用明勁去頂抗來勁,也不能丟失暗勁。如果用明勁去頂抗來勁,就會形成對抗;如果丟失暗勁,自己的結構就會崩潰。
「敷」的時候利用不丟不頂的「引進、落空、合應」所形成的「平行疊臂」槍形走法,在敵人內勁攻擊路線上,佈出一道堅固的防護牆,這道牆的作用是讓敵人的力量能夠非常順利,毫無阻礙,並且毫無感覺地繼續照他原來的攻擊路線,也就是順著我們所佈的防護牆邊行走,但卻因為受到防護牆阻擋,而絕對不能轉向我方攻擊。
當敵人毫無阻礙地繼續前進時,我們「引進、落空、合應」的「走法」,會順勢完成「避正打斜,以正驅斜」的形勢,並且讓手剛好不丟不頂地粘在對方的手上不會脫開。
一旦我們能夠達成這個「走法」動作時,就能夠順勢進行「粘法」的技術,順著敵人的收手,以湧泉催身,以身催肘,以肘催手進行沾粘攻擊。
王宗岳太極拳「走」和「粘」的技術是剛好完全相反,而且是完全反方向進行的。「走」時以手催肘,以肘催身,以身催步,然後才能動步自如。「粘」時和發勁法一樣,以湧泉催身,以身催肘,以肘催手,這個技術一定要按老師所教標準形態進行,不可以隨意變更技術,並且要練成自然。
太極拳的「粘」是粘住敵人,「粘」不是推,不是打,不是壓,不是按,不是抓,不是拉,不是握,不是掤.......不是所有用勁的技術,「粘」就是像有粘性般輕輕沾在敵人的勁上,所以「粘」就是「粘」,不能用別的字或別的技術取代。
太極拳在進行「粘」時,不能用力去推對方,不能有半點明勁去頂對方,不能丟失暗勁,更要記得千萬不能有一心帶往或壓制到某處的主觀意識。
「粘」時必須大鬆大柔,不丟不頂地順著對方撤手的路線粘進去,這樣才能練出將來對方即使往各方向各角度掙扎,也掙脫不開的粘技,如果隨便用力,或想主攻到某處,就會硬碰硬而滑開,這樣就粘不住了。
大部份掌法技術不好的人,在被粘住的當下一瞬間,雙手就會自然僵硬,而連身手步一起被「敷」住不能動彈。技巧稍好的撤手後退時也會敗形破勢,所以不疾不徐順勢走粘就可,不可急攻慌進,如此自然能夠神情自若,進退從容,這樣「敷鎖」技術便會日進千里。
在「敷鎖」技術精熟之後,就要練習開門攻擊的技術。在向學員先概略介紹幾個開門打法之後,就要直接進行開門後攻擊的十八跌「正面鎖頸,正面肘擊」以及「反身鎖頸,反身肘擊」的技術,及各種「開門反身摔」的技術.......。好讓學員們學會一敷即衝入正面或側面鎖斷對方頸項,或以肘重擊對方頭面或太陽穴,以及迅速反身摔到對方的技術。
這樣學員可以了解「敷」後攻擊的可怕,在日後學習推手時,就不會在被師兄敷住時,還拚命掙扎,而不肯認輸,以致於不肯在高級的敷鎖技術上下工夫,反而去學習和對方在手上扭來扭去相互試探,或用手及身體扭來扭去以求勝利的錯誤技術。
一般而言,看人所使用的是否是真正「敷鎖」的技術,只要看他在合擊接觸或推手時,是順手一沾即敷即打,還是習慣先雙手微前伸,用手和對的手互觸,雙方不立即粘敷,反而用手互相繞來繞去玩手偵測幾次,才尋找機會推人打人,就知道他會不會「敷鎖」的技術。
因為「敷鎖」技術是一觸即敷的,所以不可能和對方在手上玩弄試探,更不可能把自己的手腕隨便轉來轉去、翻來翻去,和對方玩起手來。
會在手上旋腕玩手的,就不是真正的「敷鎖」技術。因為旋腕玩手會造成「敷鎖」技術錯誤敗形,並且永遠練不成正確的「敷鎖」,所以真正學過並且會用「敷鎖」技術的人,是絕不可能有和對方旋腕玩手這樣的錯誤動作和錯誤行為的。
雙方接近要一觸即發,不一觸即發而隨便雙手前伸,去偵伺對方動靜,或伸手和對方在手上轉腕玩手,是一種極為粗糙的手法,也是臨敵大忌。手腕上隨便作陰陽翻轉,遇到不善「敷鎖」者還有效用,如果遇到「敷鎖」技術高明者,會在胡亂轉腕時當下受制,根本連腕都轉不過來,更別想以翻轉手腕取得反制機會。所以隨便在手腕上翻來轉去不讓人聽勁,面對手法拙劣者雖然看似高明有效,但對有心追求內家神化之技的人卻是大忌。
「敷鎖」在技擊時是一剎那的瞬間事,不是長時間的處理過程,也不可以作為長時間的摸勁或壓制動作
,以免對方出腳踢手,手被腳所破。
昔日家師如見到初學的我伸手摸勁過久,便示範立即敷住我手,並於敷手下起隱藏之腳,猛踢我前伸手臂或手腕,此謂「以腳破手」,所以我師門內接手,決無轉腕玩手摸勁之法,只能一沾即敷即攻,原因就在轉腕玩手摸勁之法不但遇高手毫無效用,他日實戰時此等壞習慣,恐遭敵人剎那間「以腳破手」,以致伸出去摸勁的手被敵人踢殘而不能作戰。
所以「敷鎖」技術在不能用腳破手的和平練習下,一定要能堅持走正路,依標準動作練習,就算一時不能勝過人,也一定不能養成和對方旋腕玩手,雙方伸手試探摸勁的壞習慣,也禁止使用這種方式訓練弟子。
敷鎖技術初步訓練完成之後,便要進行基本的「巨力測試」,這個測試是餵勁者用快速巨力去攻擊受測者,以測試學員所學的「敷鎖」技術能不能用來對抗巨力,以避免像很多太極拳那樣,練出只能對抗弱力,卻不能對抗或化解快速巨力的假技術而不自知。
第一步驟,餵勁者必須毫不造假地,在接觸時以快速巨力,忽然推動學員肘部,以斜角方向,將學員肘部用快速度大力推撞到學員側面頭頸之處,看對方會被撞擊還是能真正走化,如此可以測出學員「引落合」開始時的接手技術是否正確。
第二步驟,餵勁者必須毫不造假地,在學員走化到避正打斜的最後一點時,以快速巨力,忽然推動對方肘部,向學員身後壓去,看學員會被壓到、崩潰還是能穩定敷住,如此可以測出學員「引落合」結束時的開弓技術是否正確。
第三步驟,餵勁者必須在學員走化到最後時,撤退手部,看對方會正確用粘法繼續控制我手,還是會錯誤地用力猛推按我手臂,如此可以測出學員「沾粘」開始時的技術是否正確。
第四步驟,如果以上這些技術有了一定程度時,還要學習更精確的沾粘技術,學員要用俯掌正力輕輕沾住餵勁者小臂,讓餵勁者盡力旋腕掙扎,或轉動手臂從前後上下左右試圖掙脫搶把,讓學員練成能控制不讓餵勁者旋腕掙扎的技術,要讓餵勁者的手好像被膠水粘到不能掙脫一般,如此可以測出學員「沾粘」結束時的技術是否正確。
在沾粘敷鎖而對方掙扎時,自己的手掌絕對不能隨著對方旋腕掙扎的手而轉陰陽,要保持隨時以俯掌沾粘;也不能用明勁或用力壓制,
否則就會被對方輕易反制,粘敷的手要像膠水一樣輕輕敷住對方,以正力對準彼勁,隨著對方的動盪而加以控制才行。
學王宗岳太極拳的「敷鎖」,要一開始就往分掌法的引落合出機械技術去走,一直練到能敷能用為止。不可被花俏的技法迷惑,以為推手時,用意念把手轉來轉去就能得勝,否則日後回首,恐怕會因為長年陷在低階技術中,沒有真正進步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