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古武士的戰鬥血脈


古武士的戰鬥血脈
......宗岳門.葉金山......

武術界一般以「太極、心意、八卦」為三大內家拳,世間好佛的武者,自以佛為尊貴,常言此三拳終歸於佛禪,試圖營造佛法、禪法為內家三拳的最高指導; 少部份佛教人士論太極拳時,更是滿口佛語,完全違背歷史事實,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其實三大內家拳,無論其出處及所引用哲理,不但完全與佛教、佛法無涉,其最後之歸趨亦與佛教、佛法完全無關。
譬如「太極拳」之「無極、太極、陰陽」,實本於道家之論,根本不是佛法,太極拳這些用語詞彙,也根本不是佛教的用語詞彙。
譬如「心意拳」之「心、意、氣、力」,用語未必出於道家,與道教煉丹、煉氣之用語亦只是近似,然與佛教思想及佛教用語可說絲毫不相干。
譬如「八卦掌」其掌名之「八卦」兩字,更是完全無涉於佛教、佛法。八卦掌之八卦生剋理論,更徹徹底底的是道教學說的引用。
不明歷史的人喜歡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好像中國所有的武術都是從佛教少林寺傳出。依歷史事實來看,絕非如此。少林武學自稱是印度僧人達磨於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自印度傳來。但在少林有武學之前,中國早有武術訓教學和訓練。
根據史籍記載,大禹由於多次征伐反叛的三苗部族,便停止攻擊,讓士兵持斧和盾進行「干戚」戰舞操練,並請來三苗部族的人前來觀看,以展示軍威,三苗部族因此降服。這種「干戚」之舞,其實就是中國武術套路的源頭基礎。
中國周朝有一種介於貴族與平民間的特殊階層,稱之為「士」。「士」階層是由地域氏族中選拔而來,他們接受特別訓練,文武兼修,能文能武,平日與氏族同居務農,遇戰事需要時便徵召投入戰爭。「士」可以說是專職的武士,他們是中國追求正義的「俠士」的起源,也是中國武者的前身,而「士」所擁的武藝,也才是真正中國武術的源頭。
《書.泰誓下》:「爾眾士,其尚迪果毅。」迪,就是舞動兵器;果毅,就是干殳,干就是盾,殳就是類似長矛、長槍一樣的兵器。「你們這些武士們啊!要好好地揮 舞你們的盾和長矛啊!」中國武士和武術訓練,二千年前就有,豈能於千百年後,源於一個印度僧人?可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毫無正確性,只是一種廣告用語罷了。
我們看明.吳殳《手臂錄》中的各項記載,就可以看出,中國各地武術發展,家家不同,各有盛景,而少林武學也不過是中國武術中一個小支派而已。吳殳在《手臂錄》中,更指出少林的槍法只是雜著棍法的槍法,不是純槍法,他更大膽地宣稱:「少林不知槍。」中國武術淵遠流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爭妍鬥豔的景 象,由此可知,由此可見。
中國武術起源早於周代或者更早,而內家武術也因為逐漸接受,或引用了道家哲理而形成獨特的武術風格與戰技。內家三拳中的太極拳、八卦掌更是明確地使用道門哲學而發展成功的。基於歷史的事實,我們應該把佛法徹底排除於內家武學之 外,以恢復內家武學的真實面貌。
非但是內家武學,其他如教門長拳,彈腿、查拳、炮拳........等,都原屬於回教武術,這些武術也絕非出於佛教,如果硬要把中國內外家武術全都歸宗於外來的佛教, 而強言:「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不但是昧於歷史事實,更貶低了中國武術 文化的長遠性、自發性、自主性,對中國武術的地位及發展,也不會有任何助益。
內家武者應該從古代「武士」的身上,承傳自己戰鬥的血脈,並且從道家自然和諧的正道上,承傳經世濟民的崇高志節;如此,內家的武術,才會受到世人的尊敬與重視。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太極拳是戰技性鬆柔,非心神意氣之鬆柔(宗長文章)


太極拳是戰技性鬆柔,非心神意氣之鬆柔
太極拳的應用,最重鬆柔,有人說:「打太極拳意念放鬆就可以大鬆大柔。」也有人說:「心神意氣放鬆就是大鬆大柔。」宗岳門卻說:「意念放鬆不能大鬆大柔,心神意氣放鬆同樣不是大鬆大柔;太極拳大鬆大柔是人體機械原理,太極拳大鬆大柔是戰技性鬆柔,非心神意氣的鬆柔。」
所謂太極拳的戰技性鬆柔,即是太極拳的「柔術」,這種太極拳的柔術,是以王宗岳十三勢引落合出的技法為本,發展而成。其大用是在接觸時,以分掌法完全不抵抗地徹底解除敵人的壓力,並且順勢進行反擊。
王宗岳太極拳技法,在應敵時雖然和其他傳統內外家拳法樣使用摔打拿踢,但在接觸時,卻盡可能避免以硬力直接對抗敵人硬力,並且在鬆柔地解除對方壓力過程中,同時尋找到最高效益的戰鬥軌跡。
太極拳為什麼在接觸時,要鬆柔地解除敵人的壓力?那是因為太極拳本身的打法是屬於重拳技法,太極拳的肘擊、拳打、膝貫、腳踢技術全都是以重擊方式施展。
在重拳攻擊下,防禦者如果施展手部的格擋招式,很容易因重拳的擊打而崩潰。王宗岳太極拳基於對抗自己本身重拳技術的原理和立場,理所當然不會像某些傳統武術或某些太極拳那樣,以雙手施招格擋來力,或以硬力直接對抗來力,而會以鬆柔方式引落合出進行反擊。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極重視應敵時身手步的鬆柔戰技,並試圖以最精妙的鬆柔身法手法步法,在大鬆大柔中發揮高技巧、高速度、高威力的太極拳攻擊及反擊能力。
所謂王宗岳太極拳的身手步技巧,其實是一種「引落合出」的精密「軌跡」。也就是說,太極拳在對抗敵人每一個角度的來力,都有一組「引落合出」的精密「軌跡」在對應來力,這些「軌跡」的目標,是要練到能夠精確有效地化解敵人巨力,並且順勢反擊。
太極拳各種角度的引落合出「軌跡」,就是太極拳的「戰技」,這個引落合出的「軌跡」,在練到純熟精確,大鬆大柔,能夠沾粘連隨,不丟頂抗離時,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巨力,並且以最佳的角度和狀態反擊。
而敵人在施勁時,如果陷入了這個太極拳的「軌跡」,會覺得好像陷入虛空完全沒有觸感的狀態而受制,這就是一般人對太極拳鬆柔的第一印象。而這個鬆柔,對修習者而言,其實是戰技性的修習,而非心神意氣的修習。
太極拳各種角度引落合出的「軌跡」,是非常精確的行拳軌道,雖然簡單,卻不能有誤差,「軌跡」只要有些微偏差或錯誤,便會發生丟頂抗離,對抗一般力量還可以,根本無法化解巨力,一旦不能化解巨力,太極拳便絲毫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所以練習太極拳,絕不能以心神意氣之「練的鬆柔」為滿足,而應該以戰技之「用的鬆柔」為追求,所謂太極拳「用的鬆柔」,即是「戰技性鬆柔」,在平時練習時要針對敵人的推人巨力和重拳重擊,作為技擊對抗的練習,不能要求對方不用巨力或重擊,以免養成無法對抗重拳強攻的劣習。
所謂太極拳「戰技性鬆柔」,並非以拳架之演練為判準,也絕不能單獨只以推手或摔跌,或摔打拿踢任何一個單項為判準,來認定其功力之高低,而要以太極拳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為判準,才能認定其功力之高低;太極拳在自身,以及 中國傳統武術兵拳合一的更高要求下,甚至要以兵拳合一的綜合戰技為判準,而不能以兵器作戰或徒手格鬥的任何其中一個單項為判準。
太極拳鬆柔,如果只以摔打拿踢任何一個單項作為判準,或以徒手或兵器的任何一個單項為判準,便不是真的太極拳「戰技性鬆柔」,而是局限性的鬆柔;在局限性的鬆柔中,是不可能看到太極拳戰技真貌的。
初學太極拳鬆柔者,完全沒有身手步的鬆柔戰技技法,完全只懂得用意念放鬆,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鬆垮癱軟,毫無效用。太極拳全靠心神意氣放鬆的結果,就是像初學者那樣,舉手投足全都鬆垮垮,癱軟軟,毫無應敵的能力。
等到初學者加入了太極拳的身手步鬆柔戰技之後,才逐漸遠離鬆垮癱軟。所以如果沒有鬆柔戰技,十分的意念放鬆,就是十分的鬆垮癱軟;得一分鬆柔戰技,九分意念放鬆,便還有九分的鬆垮癱軟;得二分鬆柔戰技,八分意念放鬆,便還有八分的鬆垮癱軟;得九分鬆柔戰技,一分意念放鬆,便還有一分的鬆垮癱軟;得十分鬆柔戰技之後,無論意念放不放鬆,無論心神意氣放不放鬆,都不再鬆垮癱軟。
前輩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最先提出了:「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主張,而為其他內外家武術所效法吸收效法。「意無意」 可以說,一旦戰技性鬆柔全有了,有意無意根本不重要,有了戰技性鬆柔,無意才是真意,有意反而不對。
太極拳的大鬆大柔是一種戰技性的鬆柔,絕不是意念式的鬆柔,更不是心神意氣之鬆柔。
很多人打太極拳鬆柔拳架數十年,自己覺得巳經鬆透柔透,但是一用在技擊時,便處處僵硬,鬆柔不起來,這就是只顧心神意氣之鬆柔,而不學習戰技性鬆柔的結果。
如果敵人一記重拳擊來,自己心神意氣全部都已經鬆透柔透,但戰技上卻錯誤地在接手時,以不良的鬆柔手法,格擋到了敵人的力量;或者在接觸狀態下,頂抗了別人的力量。這時候要不是鬆柔地被硬力徹底擊退或擊垮,便是只好也立刻用硬力頂抗或格擋來力,形成硬碰硬,力對力的雙重局面。
在這種戰技錯誤的情形下,心神意氣的鬆柔,是完全沒有效用的,即使心神意氣想鬆柔,臨敵一接觸,也絕對鬆柔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練了幾十年的鬆柔拳架,一遇技擊,便僵硬起來的緣故;因為自己所練的拳架,完全只有心神意氣的鬆柔,拳架裡根本就沒有正確有效的戰技性鬆柔技法,卻不自知啊!
世界上凡是鬆柔的武術,都是以戰技性鬆柔為本,而非以心神意氣之鬆柔為本。即便是轟動當世的西巴柔術,所看重的仍是戰技性的鬆柔,而不斷在在鬆柔性戰技上,勤加研究苦練,絕不會像部份偏失的太極拳家那樣,整天沉緬於心神意氣的鬆柔之中,虛耗歲月。
所以說,學習鬆柔,一開始絕不是要去學「心靈心性、精神神韻、意念意識、氣功導引」的鬆柔,而是要去學習戰技性的鬆柔。
學太極拳的鬆柔,再重要在學習如何在接手時能鬆柔,如何在引進時能鬆柔,如何落空時能鬆柔,如何在合應補位時能鬆柔,如何能以鬆柔的方式發勁推打,或以拳肘膝足攻擊,這些都是戰技性的鬆柔,都是要以機械原理,人體戰鬥工學的形式去達成。
等到戰技性鬆柔有了成效,應敵時心神意氣的放鬆,便能自然得心應手。所以槍家吳殳說,戰技熟練精熟之後,「心」自然可以「不治自治」,如果整天在心神意氣裡學習鬆柔,最後只會讓心神意氣更亂而已,臨敵時只會鬆柔地被強力打垮,或不知不覺以力對力,是不可能鬆柔,也不可能將鬆柔用於太極拳的技擊上的。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太極拳密碼(宗長文章)


太極拳密碼
作者:葉金山
電影「臥虎藏龍」裡,碧眼孤狸偷了武當祕笈卻完全看不懂,反而讓他的小女徒兒偷偷練成了,這讓碧眼狐狸反目成仇,最後用毒針暗算,親手殺了徒弟。現實裡也是這樣,很多人都見過《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但是百年來能看懂其中奧祕的人,有如鳳毛麟角。
武禹襄學陳式拳架一個多月,如果照古代一招學成再學下一招的教法,恐怕連拳架都還沒練完,但是他返家後,看了《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之後,照著修鍊,武功忽然大進,整個人脫胎換骨,沒多久就練成了太極拳上乘的武功。他從王宗岳太極拳所展深而來的太極拳勢架和「敷、蓋、對、吞」技術,和當時各家太極拳,完全不同,且更上一層樓,到達出神入化的地步。
為什麼武禹襄學了一個多月拳架就回家,卻在他看了《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之後,就脫胎換骨,階級神明,成為一代宗師?而很多人學了一輩子拳架,看了一輩子拳論,卻仍然一無所獲?
其實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以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武術密碼」。王宗岳祖師的拳論,對於沒有武術解碼能力的一般人來說,只是一篇文章,一些華麗文字,和一堆動人的辭藻而已,根本看不出其中蘊含的真義。但是對於一個能夠解開武術密碼的人來說,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其實是一些極為確定的太極拳運動公式,和太極拳操作技法。
就以《十三勢》來說,它就是太極拳的方位公式,其中包含身法的公式,手法的公式和步法的公式,也就是全部太極拳身手步的公式。這個公式對於能夠解碼的人來說,它的真義和數學的九九乘法表公式一樣,簡簡單單,清清楚楚,完全沒有一點含糊。懂得這個公式的人,練太極拳就像背熟九九乘法表來運用一樣簡單。
這個公式,武禹襄看懂了,宗岳門同樣解開了,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武禹襄所描述的太極拳內容,會和宗岳門所描述的太極拳那麼接近,用法也這麼接近,卻和當前各大太極拳門派完全不同?其實這絲毫沒有希奇之處,因為只要照著《十三勢》密碼公式練習,就自然會練成王宗岳太極拳,絕不會練成當前各家的太極拳,因為王宗岳太極拳密碼的解答只有一個。
可惜武禹襄只有留下《十三勢行工歌訣,四字密訣》等極少數的文字,並沒有系統性地詮釋王宗岳的理論,好讓王宗岳的太極拳理論,成為人人可以詳解的武術理論;更可惜的是武禹襄也沒有像一個強大的流派般的創建者一般,建立出一個完整流派的團體可操作性教學技術體系,作為大規模有系統的教學之用。也因此,武禹襄根據王宗岳太極拳理論所作的《十三勢行工歌訣,四字密訣》,最後同樣因為王宗岳太極理論,沒有人能參透在先,而又成為新的武術密碼。
要參透武禹襄的武學密碼,一定要先參透王宗岳太極拳的武學密碼,因為武禹襄的武學密碼,是根據王宗岳太極拳的武學密碼而來。王宗岳太極拳的武學密碼,是太極拳密碼中最高層次的指導者,這個修行次第不能顛倒。
王宗岳的太極拳武功祕笈《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看不懂的人,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由於看不懂,就會不再意,甚至加以鄙視,因此這種人練不成;至於自以為看懂了,卻錯解的人,他們會以非為是,這種人同樣也練不成。
由於練不成,所以最後他們就會開始否定王宗岳祖師,另外去尋找他所能理解的祖師;這就是為什麼自有太極拳以來,各家都有各家的祖師,而只有宗岳門奉發明太極拳的王宗岳先生,為太極拳祖師的原因。
宗岳門就是因為確實從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歌》中練成了太極拳,知道了太極拳的奧祕和威力,所以當然會知道王宗岳先生的武學,確實是太極拳的最高指導,而王宗岳祖師因為首先在人類歷史上提出「太極拳」名稱,以及建立了太極拳的武術訓練模式,而成為太極拳的當然發明人、當然祖師。
當我們開始講解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方正和斜角變化時,王宗岳祖師十三勢的方正和斜角對學員來說,只是一個概念。但是當進行引進落空和敷鎖技術的訓練,以及各種戰技訓練時,就會越來越不能擺脫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公式,因為只要一脫離這個十三勢公式,所有的戰技就會形成用力的錯誤,也會耗費極大的力氣,並且形成敗形和攻守的破綻,當然這也是許多人打太極拳不得不用力的原因。
越是探索祖師王宗岳的太極拳理論,就會因為越深入而感到驚異與無窮的興趣,學員們在加課時間練到晚上十一點多都不願意離開道場的都有,一種全新而完全不同的知識的奧祕就在眼前,總是令人愛不釋手,這就是真正太極拳的樂趣。「越學越想學,恨不得下堂課趕快來臨!」學員的感謝之心,我願意將他全部歸給王宗岳祖師,因為如果沒有這麼好的祖師,沒有這麼神明的祖師啟示我們太極拳的真理,我們就永遠無法齊聚一堂,享受太極武學世界令人目眩神迷的殊勝境界。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太極拳滅亡的地獄之路(宗長文章)


太極拳滅亡的地獄之路

通往太極拳滅亡的地獄道路,是由善意所舖成
西洋有一句諺語說:「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善意所舖成。」同樣地,通往花拳假拳,讓太極拳滅亡的地獄道路,也同樣是由善意所舖成。所以,當下如果有一個名門大派的人,以他絕對的善心、善意,挪出大量時間,分毫不收你學費,認真教你打太極拳。像這樣的善心、善意,同樣也有可能騙了你一生,同時也搞壞了真正內家的太極拳。
 好心好意,反而害了別人
如果你以為那些教花拳假拳,教假太極拳的人,個個都是心懷不軌謀財求利的小人,臉上還寫著:「我是騙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那些教花拳假拳的人,讓太極拳通往滅亡地獄的人,大多數都是心地善良、個性溫文儒雅,有目標、有理想、有抱負、肯犧牲、有責任的正人君子,其中幾乎沒有幾個是真正想要欺人、害人的騙子。
 根本看不懂武功祕笈
那些教花拳假拳的人,教假太極拳的人,既然大多數是正直善良的君子人,為什麼他們要教花拳假拳呢?那是因為他們只懂得太極拳的皮毛,或根本不懂太極拳,由於對承傳的信以為真,他們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打的太極拳是花拳假拳啊?我看到過去很多知名人士,所詮釋的王宗岳《太極拳論》,發現其中絕大部份的人都完全看不懂《太極拳論》在說什麼。就像電影「臥虎藏龍」的女賊碧眼狐狸一樣,偷到了武當派武功祕笈,卻完全看不懂,只能像傻瓜一樣,待在那裡看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在證悟祕笈後,練出高強的武功。
 高手必不會胡亂解釋拳論
可是碧眼狐狸比起那些胡亂解釋《太極拳論》的太極拳家還算好,也還算有自知之明。她不會像那些胡亂解釋《太極拳論》的人那樣,去胡亂解釋武當祕笈,因為碧眼狐狸自己多少還有點武功,就一般人而言,她也算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她知道自己解釋不出祕笈的真諦來,自己所解釋的也是錯謬的,因為她用自己錯解釋的拳理,根本就練不出高強的武功;她依照著自己所解的拳理所練出來的,連自己本身原有的武功都還不如。
 武功差勁的人,只會用低層次去解釋高層次
所以真正有程度,有高武學水平的高手,是絕對不會胡亂解釋《太極拳論》的,更不會把胡亂解釋的《太極拳論》寫成書,或傳授給別人,因為他有自知之明啊!可是武功差勁的人就不同了,他原本就沒有多少功夫,當他看到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時,他就只能用他自己腦袋中所能理解的低層次武功,去理解高層次的《太極拳論》。在這個低層次的理解過程中,他覺得自己好像有進步了,因為他原本的武功就很差勁,所以他很容易感覺到自己有長足的進步,甚至他用錯解的《太極拳論》,所練成的武功也比他自己過去所學的好,甚至還大大超過了自己過去的師父;所以他覺得他對《太極拳論》的解釋一定是正確的,一定是沒有錯的。
盲目練成蛤蟆功
像這樣的人,當他看到《太極拳論》中有不懂的地方,或者比較高層次的地方;他不會去想自己為什麼不懂,也不會想自己層次怎麼這麼低,更不會去向懂得《太極拳論》的善知識學習。他會不懂裝懂,把高層次的東西胡亂解成低層次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知名太極拳家竟然認為,當前所傳太極拳祖師爺王宗岳《太極拳論》是連篇錯誤的,於是他們便毫無根據地,大膽把《太極拳論》逐句修改成他所能理解的《太極拳論》,修改後的義理竟然和王宗岳《太極拳論》完全相反。金庸武俠小說中,西毒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幸運沒有走火入魔而死,反而成就了剛柔相濟的《蛤蟆功》,就是練了像這些人那樣亂改的祕笈所造成的。太極拳有沒有可能練成蛤蟆功,外形上看,當然是有可能的;你看某些太極拳低頭哈腰用力相頂的頂牛式推手,如果再蹲低一點,外形上和蛤蟆功也不會有多大差別了,只是太極拳從此就不是真正內家太極拳了。
 只能終身拖磨的驢子拳
譬如,有些人一生只會打拳架,除了拳架之外的內家心法功法,他什麼都不懂,他也不知道沾粘到底是什麼樣子,他按字面解釋,以為沾粘就是把手伸出去,沾到別人的手這麼簡單,沾粘對他而言好像不用練就能體會一樣。像這種人,當他看到《太極拳論》說:「由著熟而後懂勁,由懂勁而後階級神明。」他就當下把「粘著純熟」的「著熟」翻譯成「著法純熟、招式熟練」然後他就很熱心,也很有善意地,沾沾自喜而且幾乎免費地把他的「著法純熟、招式熟練」配上「拳打萬遍,其理自現」去教導別人。從此江湖上就出現了「拳架至尊派」,弄出幾百幾千套太極拳拳架,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簡有繁、有北有南、有東有西,人人一套拳架,個個練到老態龍鐘。你問他為什麼跟著練了幾十年還練不出能像外家拳那樣,遇到匪徒稍稍能用的真功夫,他說:「你這樣練算什麼,某某師公早上天沒亮就練,練到晚上月亮出來了還在練,連過新年都沒休息,幾十年如一日,才練出真功夫。」天啊!這算什麼太極拳?這根本是磨房裡拖石磨的驢子拳。
 為什麼說:「快何能為?」
譬如,有些人一生都不明白太極拳沾粘技巧高強時,可以在合擊接觸的一剎那之間,從頭到尾,毫無漏空地完全控制敵人,讓敵人完全無法掙脫,也無法變招,所以在接觸的一剎那之間,根不不必急著攻守,反正敵人已經落入陷阱了,已經被纏敷了,只要慢慢來,輕輕鬆鬆就可以順勢解決對手,這是講纏敷技巧的,不是講「快」的。所以「快」在太極拳合擊纏敷中,不是最重要的,合擊時會沾粘纏敷才重要,「快」根本不是最重要的,所以王宗岳祖師才會說:「快何能為?」
 從沒聽過沾粘纏敷
但是有些人根不會沾粘纏敷,在宗岳門沒有在網路上高倡沾粘纏敷之前,很多太極拳門派,根本就沒有沾粘纏敷這方面的觀念,門派內也根本沒有承傳這種沾粘纏敷技術,連他們開宗立派的祖師爺著作中也沒有。所以當他們看到《太極拳論》:「快何能為?」他們就覺得,這一定是王宗岳祖師亂寫的,要不然就是手抄本抄錯了,要不然就是斷章斷句發生錯誤了。
 王宗岳祖師洩漏內家大法
因為他們只聽說過打拳要「快、狠.準」,其他的內家技術根本沒聽過,在他所有的過去的師父那裡,也沒見過沾粘纏敷,所以他一定「要快」,所以他用他「快」的想法,就完全無法領會王宗岳祖師「快何能為?」是在教他練高強的武功,是在幫助他,是在提昇他的武學境界。他根本不知道王宗岳祖師說:「快何能為?」時,是正在洩漏太極拳的天機,是正在傳授內家大法,是在渡天下的武者。他以為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根本是在放屁,是在騙人,所以,就有武者把宗岳門所講的《太極拳論》譯注、大鬆大柔、環、纏,說成是賺黑心錢的「商業廣告」。
 弘揚內家正道要能夠忍辱負重
你看,你好心洩漏太極拳天機,好心講內家武道正法,好心弘揚中華內家武道,別人會給你什麼回報?沒有倒打你一耙就不錯了。所以我常和弟子們說,我們練武是有責任的,是來為中國文化力挽狂瀾的,是來作中流砥柱,是來承先啟後的,所以我們在外門環伺之下,一定要能夠忍辱負重,忍人所不能忍啊!
 教太極拳一定要具備內家基本常識
所以,沒有見過大鬆大柔之用的人,沒有見過以柔克剛的人,由於他們對內學一無所知,所以詆毀的言論就會特別多。所以教太極拳的人,內家武學以柔克剛的基本知識,至少也要有的,不然啊!你用你所能理解的低層次武功來詮釋太極拳,你用這種低層次、不圓融的武功教人,善意指導後學,反而才是顛倒黑白,是非不明,帶人往太極拳滅亡的地獄裡衝啊,這是造孽,不是為善啊!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持劍者的志節


持劍的武者們,他們奔流在體內的整個歷史的、文化的血液中,最重要的就是「志節」。「志」是「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的「 武士、俠士」所必須具備的堅忍心志,「節」就是無論在何種艱困的環境下,以及生死之際,都節制自己,堅守在這樣的一個心志上,矢志不移。
「志節」乃是中華文化中對抗封建社會陰暗罪惡的最大力量,這個力量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不斷地滲入到每一個階級的層面,它滲入道家、儒家、為官者、讀書人、乃至販夫走卒,成為文化血液中共有的元素。
如果我們從道家、儒家、為官者、讀書人、乃至販夫走卒等,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不同思想不同階層的人,我們常會看到他們個別的醜陋。但是我們從「志節」的的角度去看他們,卻能夠看到他們共同具有的光輝。
古代持劍的武士和俠士們,是最容易感受到社會陰暗罪惡,而以生命和鮮血對抗的人,所以他們的「志節」便最容易被武士和俠士們突顯出來。
當 武士和俠士們逐漸在歷史的舞台消失時,他們的心志,他們的節操並沒有消失。那種武士和俠士的志節精神,被保留在「劍」的鋒刃上,劍成為延續武士俠和士志節 的圖騰象徵,配上了劍,人們便很容易地感染到那種武士和俠士的風骨和精神,並且在大是大非的危難中,選擇公義而不是自己的生命。
這個時代已經走出了刀劍的世界,知識份子早已不明白劍為何物,更別說是官員和代議的權貴們會明白什麼是俠士的志節了。文化的血液中,已經徹底清除了「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的「 武士、俠士」古老血液,代之而起的是貪婪和狡獪,笑貧不笑娼的新血統。
在這個時代,只有少數的武者們,還會在半夜裡撫劍嘆息,他們所嘆息的不僅是劍術的失落,而是那古代武士和俠士們所遺留在文化上的高貴血液,已經逐漸乾涸, 而「志節」這兩個字,也成為一個全然陌生的,並且有些食古不化的可笑事物;如今只有極少數的武者們願意讓這乾涸的血液,在文化裡,在 武者的身體裡重新洶湧奔騰。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串子與引落術的差異比較

引落是 退讓 的技術 

串子是 不讓 的技術;


引落當 畏

串子當 勇;


引落以對方的力向為重

串子以對手的沾點為務;


引落是誘人進甕

串子是趕人出門;


引落是逢強即屈

串子是逢弱即伸;



引落是隨波逐流

串子是興風作浪;


引落是順從使已改變

串子是改變使人順從;


串子忌先 引落亦忌先 先者有慣性 

老子云:捨其後且先 則必死矣



引落貴後 得方位而始攻

串子貴後 操罡氣以逼人;


引落不沾力

串子能承力 亦不沾力 蓋拆點而行也;



串子如矛 引落如盾 矛可克盾 盾亦可克矛 

兩矛即兩盾間亦有生剋 交戰全憑技藝高低與應敵心態



串子以封閉甩尾 逆風昂行

引落以封閉相應 順水推舟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從書法「如錐畫沙」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


很多武者喜歡譏笑太極拳是文人拳,我就來說一個文人用筆寫書法,和太極拳用武術戰鬥的用勁異曲同工之妙,讓大家回味一下中國古代像唐代詩人李白這些配劍名士,允文允武的風流舊事,以免讓少數人錯誤地導向,以為中國工夫臻於化境的武者,都是一群肌肉發達、滿口髒話的莽漢鄙夫。
宋朝書法家黃庭堅說,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
書法中的「如錐畫沙」是說,你如果要在乾的細沙上,用像鐵筆一樣的東西,寫出清楚而有力的字,你在下筆時,一定要輕緩均匀,不可以快速劃過。
因為你的鐵筆中正安舒,輕緩均地在細沙上劃過,由於速度不快所以被劃過的沙子,會緩緩地堆放在鐵筆劃過的兩旁,形成像兩道小山,而中間則會形成一道深谷,這樣你在沙上寫出的筆劃,就會很清楚而有力;如果你用的是在細沙上快速劃過的方法,那麼所劃過的地方沙子,又會淹回你所劃過的地方,讓筆劃淹沒而不清楚。
中國書法家很早就發現了書法「柔緩均匀,如錐畫沙」的書法用勁方式,讓寫出來的字力道更加「遒勁」;而內家武者則發現了,「柔緩均勻,勢架不發勁」的用勁方式,讓中國武術脫離外家「剛猛快速,勢架發勁」的用勁方式,開創出獨特而超越的武術新紀元。
有很多人喜歡嘲弄太極拳為文人拳,對這些人而言,文人似乎是一個可笑的階級,卻不知道中國文人在書法藝術及其他種種領域上,開創了多麼令人驚異的偉大事功,足以讓後人在各領域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這句話中「如錐畫沙」是「柔緩均匀」的用勁技巧,「如印印泥」則是「鬆沉安舒」的用勁技巧;我們要在書畫上蓋印章,絕對不可以猛力往紙上快速一蓋,一定要「鬆沉安舒」地沈穩蓋上去,才能蓋出一個美好的印記;所以「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在武術上就是「柔緩均匀,鬆沉安舒」的用勁方式。
至於「鋒藏筆中,意在筆前」用於武術,可就更高明了;打拳時,把鋒芒收歛在內,把內勁蓄藏在勢架之中,不許外露;出拳時意要在先,所「勢勢存心揆用意,氣君來骨肉臣,凡此皆是意,我意仍在先。」這些那一個不是我們在教太極拳時,處處耳提面命的要領?
勢架不發勁的太極拳,就像書法家寫出法時「鋒藏筆中,意在筆前」,其目地就是讓拳打得更階級神明;勢架不發勁的太極拳,之所以毅然脫離勢架發勁的舊思維,是有其技術性和目的性的原因,一旦明白太極拳勢架不發勁的原因,就不可能再走上勢架發勁的舊道路上了。
「如錐畫沙」般寫字,把勁道一點一點地從筆毫尖中,柔緩均匀地釋放出來,讓筆對細沙子進行最強大、最完全的推力作用;祖師王宗岳的太極拳,在發勁時,同樣也是把勁道一點一點地從手上,柔緩均匀地釋放出來,讓手對敵人進行最強大、最完全的推力作用。從這點看來,文人用勁和武人用勁,豈不是一以貫之?
我常把心意拳比喻成「楷書」,把太極拳比喻成「行書」,把八卦掌比喻成「草書」,就是說,文人武者,只要是用心於自己的技藝,並且追求到最高的境界時,雙方都會驚訝地發現,彼此的觀念在最高處,經常會有相通之處。
最怕的是文人一見武者論戰,便譏諷為「打打殺殺」,武者一見文人提筆,便譏諷為「百無一用」,如此非但只會突顯自己對別人的無知,更會突顯自己在自己領域上的淺薄偏差。
截拳道宗師李小龍說:「武術是一種藝術並且像所有其他藝術一樣,最終還至為了達到對自我的一種全新認識。」像李小龍這樣的武者,就是因為在武術修習的心志上,提昇到了最高的境界,才能夠感受到武術與其他藝術相近相似的哲學,及自我修行的高深境界,也才能說出這樣讓人敬畏的話,並且彰顯他個人武學的崇高價值,並且贏得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