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戰技性鬆柔,非心神意氣之鬆柔
太極拳的應用,最重鬆柔,有人說:「打太極拳意念放鬆就可以大鬆大柔。」也有人說:「心神意氣放鬆就是大鬆大柔。」宗岳門卻說:「意念放鬆不能大鬆大柔,心神意氣放鬆同樣不是大鬆大柔;太極拳大鬆大柔是人體機械原理,太極拳大鬆大柔是戰技性鬆柔,非心神意氣的鬆柔。」
所謂太極拳的戰技性鬆柔,即是太極拳的「柔術」,這種太極拳的柔術,是以王宗岳十三勢引落合出的技法為本,發展而成。其大用是在接觸時,以分掌法完全不抵抗地徹底解除敵人的壓力,並且順勢進行反擊。
王宗岳太極拳技法,在應敵時雖然和其他傳統內外家拳法樣使用摔打拿踢,但在接觸時,卻盡可能避免以硬力直接對抗敵人硬力,並且在鬆柔地解除對方壓力過程中,同時尋找到最高效益的戰鬥軌跡。
太極拳為什麼在接觸時,要鬆柔地解除敵人的壓力?那是因為太極拳本身的打法是屬於重拳技法,太極拳的肘擊、拳打、膝貫、腳踢技術全都是以重擊方式施展。
在重拳攻擊下,防禦者如果施展手部的格擋招式,很容易因重拳的擊打而崩潰。王宗岳太極拳基於對抗自己本身重拳技術的原理和立場,理所當然不會像某些傳統武術或某些太極拳那樣,以雙手施招格擋來力,或以硬力直接對抗來力,而會以鬆柔方式引落合出進行反擊。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極重視應敵時身手步的鬆柔戰技,並試圖以最精妙的鬆柔身法手法步法,在大鬆大柔中發揮高技巧、高速度、高威力的太極拳攻擊及反擊能力。
所謂王宗岳太極拳的身手步技巧,其實是一種「引落合出」的精密「軌跡」。也就是說,太極拳在對抗敵人每一個角度的來力,都有一組「引落合出」的精密「軌跡」在對應來力,這些「軌跡」的目標,是要練到能夠精確有效地化解敵人巨力,並且順勢反擊。
太極拳各種角度的引落合出「軌跡」,就是太極拳的「戰技」,這個引落合出的「軌跡」,在練到純熟精確,大鬆大柔,能夠沾粘連隨,不丟頂抗離時,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巨力,並且以最佳的角度和狀態反擊。
而敵人在施勁時,如果陷入了這個太極拳的「軌跡」,會覺得好像陷入虛空完全沒有觸感的狀態而受制,這就是一般人對太極拳鬆柔的第一印象。而這個鬆柔,對修習者而言,其實是戰技性的修習,而非心神意氣的修習。
太極拳各種角度引落合出的「軌跡」,是非常精確的行拳軌道,雖然簡單,卻不能有誤差,「軌跡」只要有些微偏差或錯誤,便會發生丟頂抗離,對抗一般力量還可以,根本無法化解巨力,一旦不能化解巨力,太極拳便絲毫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所以練習太極拳,絕不能以心神意氣之「練的鬆柔」為滿足,而應該以戰技之「用的鬆柔」為追求,所謂太極拳「用的鬆柔」,即是「戰技性鬆柔」,在平時練習時要針對敵人的推人巨力和重拳重擊,作為技擊對抗的練習,不能要求對方不用巨力或重擊,以免養成無法對抗重拳強攻的劣習。
所謂太極拳「戰技性鬆柔」,並非以拳架之演練為判準,也絕不能單獨只以推手或摔跌,或摔打拿踢任何一個單項為判準,來認定其功力之高低,而要以太極拳摔打拿踢一體的綜合格鬥為判準,才能認定其功力之高低;太極拳在自身,以及
中國傳統武術兵拳合一的更高要求下,甚至要以兵拳合一的綜合戰技為判準,而不能以兵器作戰或徒手格鬥的任何其中一個單項為判準。
太極拳鬆柔,如果只以摔打拿踢任何一個單項作為判準,或以徒手或兵器的任何一個單項為判準,便不是真的太極拳「戰技性鬆柔」,而是局限性的鬆柔;在局限性的鬆柔中,是不可能看到太極拳戰技真貌的。
初學太極拳鬆柔者,完全沒有身手步的鬆柔戰技技法,完全只懂得用意念放鬆,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鬆垮癱軟,毫無效用。太極拳全靠心神意氣放鬆的結果,就是像初學者那樣,舉手投足全都鬆垮垮,癱軟軟,毫無應敵的能力。
等到初學者加入了太極拳的身手步鬆柔戰技之後,才逐漸遠離鬆垮癱軟。所以如果沒有鬆柔戰技,十分的意念放鬆,就是十分的鬆垮癱軟;得一分鬆柔戰技,九分意念放鬆,便還有九分的鬆垮癱軟;得二分鬆柔戰技,八分意念放鬆,便還有八分的鬆垮癱軟;得九分鬆柔戰技,一分意念放鬆,便還有一分的鬆垮癱軟;得十分鬆柔戰技之後,無論意念放不放鬆,無論心神意氣放不放鬆,都不再鬆垮癱軟。
前輩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最先提出了:「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主張,而為其他內外家武術所效法吸收效法。「意無意」
可以說,一旦戰技性鬆柔全有了,有意無意根本不重要,有了戰技性鬆柔,無意才是真意,有意反而不對。
太極拳的大鬆大柔是一種戰技性的鬆柔,絕不是意念式的鬆柔,更不是心神意氣之鬆柔。
很多人打太極拳鬆柔拳架數十年,自己覺得巳經鬆透柔透,但是一用在技擊時,便處處僵硬,鬆柔不起來,這就是只顧心神意氣之鬆柔,而不學習戰技性鬆柔的結果。
如果敵人一記重拳擊來,自己心神意氣全部都已經鬆透柔透,但戰技上卻錯誤地在接手時,以不良的鬆柔手法,格擋到了敵人的力量;或者在接觸狀態下,頂抗了別人的力量。這時候要不是鬆柔地被硬力徹底擊退或擊垮,便是只好也立刻用硬力頂抗或格擋來力,形成硬碰硬,力對力的雙重局面。
在這種戰技錯誤的情形下,心神意氣的鬆柔,是完全沒有效用的,即使心神意氣想鬆柔,臨敵一接觸,也絕對鬆柔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練了幾十年的鬆柔拳架,一遇技擊,便僵硬起來的緣故;因為自己所練的拳架,完全只有心神意氣的鬆柔,拳架裡根本就沒有正確有效的戰技性鬆柔技法,卻不自知啊!
世界上凡是鬆柔的武術,都是以戰技性鬆柔為本,而非以心神意氣之鬆柔為本。即便是轟動當世的西巴柔術,所看重的仍是戰技性的鬆柔,而不斷在在鬆柔性戰技上,勤加研究苦練,絕不會像部份偏失的太極拳家那樣,整天沉緬於心神意氣的鬆柔之中,虛耗歲月。
所以說,學習鬆柔,一開始絕不是要去學「心靈心性、精神神韻、意念意識、氣功導引」的鬆柔,而是要去學習戰技性的鬆柔。
學太極拳的鬆柔,再重要在學習如何在接手時能鬆柔,如何在引進時能鬆柔,如何落空時能鬆柔,如何在合應補位時能鬆柔,如何能以鬆柔的方式發勁推打,或以拳肘膝足攻擊,這些都是戰技性的鬆柔,都是要以機械原理,人體戰鬥工學的形式去達成。
等到戰技性鬆柔有了成效,應敵時心神意氣的放鬆,便能自然得心應手。所以槍家吳殳說,戰技熟練精熟之後,「心」自然可以「不治自治」,如果整天在心神意氣裡學習鬆柔,最後只會讓心神意氣更亂而已,臨敵時只會鬆柔地被強力打垮,或不知不覺以力對力,是不可能鬆柔,也不可能將鬆柔用於太極拳的技擊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